爆笑小段子搞笑笑话分享

2021-02-06 14:02

  儿子:“爸爸,我不想上学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爸爸:“好啊,北京、上海……隨你挑!”儿子:“真的?爸爸太好了。”爸爸:“好什么好?说,先去哪儿?”儿子:“那……先去北京吧。”爸爸:“好,我马上跟你表叔打个电话。”儿子:“表叔在北京吗?”爸爸:“是啊,他在北京搞建筑,那正好缺个和泥的。”

  儿子:“啊……爸爸,我上学去了。”

  刚才坐公交,一瘦妹子和一胖妹子站我旁边,胖妹子看着瘦妹子弱弱地问了句:“你的双眼皮哪割的?”瘦妹子说:“天生的!”接下來,瘦妹子惊讶地问胖妹子:“你双下巴哪割的?挺漂亮的!”胖妹子很淡定地说了句:“吃猪肉送的!”留我一人在风中凌乱。

  我以后买房子一定要买高层的,越高越好,这样就不会因为选择坐电梯而不走楼梯没有锻炼身体,导致内心经常纠结。

  哥哥和弟弟在公园玩海盗船,下来后哥哥很镇定,弟弟却直哆嗦。妈妈对弟弟说:“吓成这熊样子,你以后别玩了,浪费钱。”

  又看到哥哥在笑,妈妈又说他:“你一点都不怕,下次別玩了,浪费钱。”

  不敢撒手

  一对小夫妻出去逛街,男人每次都会紧紧拉住女人的手,女人心里好甜蜜。有一次,女人问男人:“亲爱的,你干吗每次都紧紧地拉着我的手啊?人家又丢不了!”

  男人说:“我敢撒手吗?你一进商场就跟疯了似的,我一撒手就找不着人了,等我找到人的时候,钱就没了。”

  学校食堂阿姨最近弄了一本意见簿,说同学们有什么意见都可以写在上面,感觉挺人性化的。但没过几周,同学们就发现意见簿不见了,食堂阿姨是这么解释的:“太费纸了,差不多一天就要一本。”

  心疼城管

  城管對摊贩老板说:“你先别跑,我现在下班了,我买两个烧饼。”

  口误

  想约一个女生出来,打电话之前酝酿了半天,结果电话是她爸接的,我一激动说了句:“叔叔您好,阿姨在家吗?我想叫她出来玩。”

  别什么都顺其自然了,你不就是顺其自然单身到现在吗?

  都说一把钥匙容易丢,所以我弄了个钥匙圈,现在我所有钥匙都丢了。

  所有人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飞得累不累。只有我,我不关心你。

  自从办了健身卡,我的健身之路是彻底卡住了。

  别人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只有我是“钱不知所去,一贫如洗”。

  我对拖延症说:“我要杀了你。”拖延症说:“好吧,不过可以等两天吗?”“好的。”

  复习要适度,不然会对考试抱有希望。

  学会断舍离很简单,就是用一个8G内存的手机。

  不是垃圾食品好吃,是放弃人生的味道太迷人了。

  成功的人是什么样的?就是四十多岁,能积极组织同学会的人。

  一直觉得学习一门乐器太酷了,可以一边弹奏一边唱歌,直到我学了口琴。

  整容狂人放言要整成都教授,成都各所高校教授纷纷出游躲避。

  “医生我眼睛看不清了,远的看不见。”“好,那你看,那是什么?”“是太阳啊。”“那你还想看多远啊?”

  不舒服去看医生,我问他我脉象怎么样,医生说:“说实话,賣相挺丑的。”

  “同學们,”老师对全班学生说,“明天上午我们进行语法考试,这一次是开卷考试,同学们可以带任何参考资料进场。”

  老师的话音刚落,一位同学便从座位上跳起来喊道:“太棒了,明天可以把我姐姐带来啦!”

  两份肉末烧茄子

  晚上加班,老板管饭。

  老板:“你想吃啥?”我:“烧茄子。”

  老板:“你点点好的呗。”我:“肉末烧茄子。”

  老板无奈:“不用给我省钱,想吃就点!”

  我慎重考虑后回答:“那就要两份肉末烧茄子!”

  女人穿絲袜,夏天你问她:“你穿丝袜不觉得热吗?”

  女:“不热啊,丝袜是透气的呀!”

  冬天你问她:“你穿丝袜不觉得冷吗?”

  女:“不冷啊,丝袜是保暖的呀!”原来丝袜这么神奇。

  工资低

  跟几个朋友聊天,我骄傲地对他们说:“昨天我抢红包,抢了一个晚上,硬是把一个月的工资抢回来了。”

  朋友们纷纷表示羡慕,突然有个低沉的声音说:“你工资挺低啊!”

  礼物

  我出差去昆明,女友非让我给她带个好东西。无奈我囊中羞涩,正在我一筹莫展之际,同事献计:“捡一块石头给她带回来,就说赌石市场买的,能不能切出玉来就看她的运气了。”

  那天去饭店点了份米线,结果老板问我,打包還是带走……老板我在这吃不行吗?

  爸爸和女儿

  男人有个女儿是什么体验?“我亲爱的宝贝,我愿意把这世界上的一切都给你。”

  “爸爸我想吃雪糕。”

  “不行!”

  我的同学去旁观某个“大学风采女生”选美大赛,回来之后,他并不是一副餍足的模样,反而跟我谈起比赛的一个细节,几乎要怆然而泪下。他发现在比赛的第一个环节中,有五六个女生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都是件粉红色毛线连衣裙。这显然不是什么默契,因为她们相顾彼此,一脸震恐。比赛结束,我的同学还没走几米,就找到这件衣服的出处,校门右手五十米处有个叫做“丑丫头”之类令人胆寒名字的服装小店,橱窗里“大减价”那一块儿,伶仃地展示著这件连衣裙。

  我小时候对衣服也有着黑暗的回忆,记忆每次触及此处就要瑟缩一下。我青春期的衣服都是亲戚朋友的孩子穿剩给我的。有一次去亲戚家串门,亲戚要把她女儿的旧衣服送我,我套上试却死活脱不下来,衣服缠在背上。我就这样半裸地佝偻着挣扎,从领口看到衣服的原主人抄着手,淡淡笑着看我。那种窘迫,我简直毕生难忘。

  相比我同学哽咽着讲给我的这个撞衫的细节,我反而觉得自己相较之下,还是幸运的。至少我的寒碜是在青春期,虽然我的衣服都过于宽大或过于紧身,幸而我人也不好看,衣服丑得就不那么明显。而她们的尴尬,却乍现在骨肉匀亭的青春。青春,用50年代老诗人的腔调吟咏——“那是本该绽放的年龄呵!”

  青春有多少事情要做啊!若不想做事,只想过安生消停的日子,倒好打发,一件套头衫就能穿它个一年四季。可但凡想弄出点声响,出一切可以出的风头,谈一切可以谈的恋爱,豪言壮语都放出,要缴战俘三千,却发觉自己连个战袍也没有。

  走在学校里,我常常猥琐地尾随着女生们,看着她们的打扮。有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传说中“淘宝爆款”,不到一百元,日销万件。最不忍看的是冬天的时候,少女为了讨好男友,大冷天仍追求身段毕露,穿短裙黑袜薄底流苏靴,裙边与袜子都起了毛球,女孩们沉溺这种廉价的乖巧可爱,不知老之将至。可那时,她们已经老了。在最好的年纪里,她们的美丽非常廉价而寒素。

  几年前,我像个虔诚的马克思信徒一样批评拜金者。那时我看女优饭岛爱的自传,她写自己入行的原因,就是因为看到自己的朋友穿了“用八只狐狸做成的银狐大衣”之后,非常羡慕,而且“不管怎样都要得到”。当时觉得小布尔乔亚们非常不可思议。

  现在,我仍然讨厌充满了痴情描述着名牌的文章,却渐渐理解了饭岛爱。也理解了“物质女郎”,拜物拜金,崇拜自己姣好绮丽的身体。并不是庸俗价值观,而只是追求一种巧合:沈从文说他生命幸运的巧合是“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对正当最好年龄的少女来说,最幸运的巧合是在最好的年纪,恰好能穿得起好衣服。

  我幸运能在养活自己之余,还剩了点闲钱,便发疯似的囤了许多衣服在衣柜。整理衣柜是我唯一的体育锻炼。我一件件拿出来,爱惜地整理那些纱纱纺纺,觉得都是骨肉。我一边仔细叠好放进柜子,一边喃喃自语地唏嘘:“我可不想在我最好看的年纪,没有好衣服穿。”甚至非常渺茫地未雨绸缪想道:“如果有一天,我谈恋爱了,我可不想没有好衣服穿。”整理好了,看着满眼浮花浪蕊的色调,我的衣柜就像一个小型的文明古国。我又套上铁灰色大棉袄和运动裤,带着简直是死里逃生的十二万分庆幸,高高兴兴地出门去。

  军哥和庆哥刚来法国求学时,临时住在同一间宿舍。

  他们都是山东人,军哥学物理,庆哥学生物。军哥纤瘦,庆哥壮实,军哥拘谨,庆哥从容,生活中二人几乎形影不离:庆哥去超市,军哥就跟着。军哥去公园,庆哥也随着。初来法国,二人黏在一起的固定形象,譬如牛头和马面,白无常和黑无常,出双入对,不可分割。

  每到商店关门、街上悄无行人的周日下午,庆哥和军哥就在屋里琢磨,究竟该吃点什么好,后来他们各自有了单身宿舍,也不过是分别不约而同地关在屋子里,自己琢磨究竟该吃点什么。

  如果在周日下午,军哥突然在群内不言不语,我们就能猜到,他或许又在做好吃的了。只要摸准了点儿,在傍晚时分突然敲他宿舍的门,开门的军哥一定会露出一副秘密被发现的慌张神情——他当然早已知道,以我为首的吃货团体,如此言笑晏晏地无端降临,好比黄鼠狼给鸡拜年。

  果然,進门就看到他桌子上,已堆了座小山,那可是一层摞着一层,略微发黄的,手掌般大小的馒头啊!

  在外留学的人,深知馒头这东西的技术含量。

  它是国内街头最常见的食物,但在国外,绝对是稀罕物。馒头的制作得花费大量的人工,和面揉面发面都需要技术,再加上蒸制的设备不全——想起新鲜的大馒头,留学生只能咽咽口水,或者用速冻的小馒头解馋,或者索性吃面包,把它想象成馒头。

  猛然看见一堆大馒头,所有人顿时两眼放光,手也顾不上洗,一把抓起一个:“军哥,给个馒头吧!”

  军哥激动起来,侧着身体,紧紧护住了馒头小山:“手下留情!一共七个馒头,从周一到周日一天一个,你吃一个,就少一个,少了一个,就少一天!”

  看打劫不成,同学佯嗔着,白他一眼,笑道:“军哥,你也太小气了吧。”

  人在国外,可吃的中国食物是极其有限的,正因为资源稀缺,分享中国美食就成了一个人异常珍贵的品质和许多友谊的起点。

  可是我们爱军哥,更爱逗护食的他玩儿,就连庆哥听到这样的事,也笑呵呵的,最后总不忘补一句刀:“你看他老这样,所以我早就不跟他过了!”军哥听到,就抬高脖子,瞪大眼睛,朝着庆哥的方向笑着喊:“是我先不跟你过了!”

  日子就在我们对军哥周日美食的侦察和反侦察中渐渐溜走了。暑假,军哥与庆哥又先后回了趟国。这一趟回来,他们都因饱食终日而容光焕发,又不约而同地带回了些“好东西”。

  军哥带来的,是家里种地的亲戚亲手包好的种子:香菜,小葱,菠菜。还有做厨师的亲戚亲自配好的调料:卤肉,辣子鸡……

  说是树,其实只是一株小苗,颤颤巍巍的,根部裹着一点儿庆哥家乡的泥土。他把树苗用塑料布里外包裹得严严实实,装到箱子里托运,树苗坐了数十个小时的飞机,转了半个地球,居然还活着——为了那销魂一口,军哥和庆哥几乎都冒着被海关查禁的危险,做了一回“亡命之徒”。

  来到法国后的香椿树,种在庆哥找来的陶土盆里,换上这里的泥土,倒也气息微弱地生长起来。

  而军哥的香菜、小葱和菠菜这些种子已经在他的花盆里慢慢发芽了。

  可是,或许是营养不良,它们的体型过于纤弱,绣花针一样细的苗儿,一阵风吹来都能压倒一片。这小小花盆里的小小植物,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吃呢?

  军哥宿舍旁不远处是一个自然公园。军哥晚上吃完饭,常常去公园散步,没多久就看中了这块隐蔽的角落,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为了他的种子,他要在这里垦荒种田。

  几次踩点、反复观察后,军哥还真找到一块较为平整的草地,藏在灌木丛中间,又被树木遮挡住。于是每天晚上他从实验室出来,吃完饭就拿上工具直奔空地。掀草皮,翻土,下种,浇水,一个人忙得不亦乐乎。

  可是,种子发芽了,长大了,却在一夜之间,诡异地一半被埋,本来齐整的田地也泥土四溅——有东西闯入他的田地。

  他像一个顽固的老农民一样,轻轻刨去覆盖在小苗上的泥土,再慢慢整理自己这块希望的田野。剩下的一半小苗在军哥细心地照顾下,又欢快地长起来了。

  梦想中的菜肴近在眼前。

  可是,一个暖风微拂的傍晚,当军哥再次站在田地前时,却发现自己的梦又碎了——他的田地再次被毁,小苗也折腰断茎,好像被什么动物用脚狠狠踏去,这次就连土壤也翻起来,散乱地堆着。

  是公园里挖洞的老鼠吗?军哥终于着急起来。

  每天和小白鼠打交道的庆哥帮忙分析道:“这不像是老鼠的行径啊!所有的小苗又没被吃,地上也没洞,老鼠没有毁田的动机啊。”

  “兔子?”我突然想起自己曾在公园里见过一只飞跑的野兔。或许军哥的田地无意中侵占了一只流氓兔的领地,影响了它的出行,导致兔子阶段性情绪不稳,最后打击报复?

  军哥不置可否,但他仍像一个坚定的老农民一样,每天去自己的田野里,想着清理土壤,再次下种。

  可当他再次于一个傍晚莅临田野,准备耕作的时候,却发现那里站着一个警察。

  警察似乎已经等他很久了。他严肃地问了军哥更多严肃的问题。军哥在紧张中,最后只听懂一个意思:“这里是公共用地,你私自种植已经违法,特此提出警告。自行毁掉田地,下不为例。如有再犯……”

  至此,那些新鲜香菜、小葱、菠菜的美食之梦也彻底破灭。

  这边希望的田野覆灭,那边庆哥的香椿树也没什么生气。香椿已经出国好几个月,可还是只有两簇叶杆,也不落,也不长,半面生,半面死。

  这种状况后来一直持续了好几年。

  我曾经问庆哥,他有没有在这年的春天吃到香椿拌豆腐。庆哥特别悲凉地看着我:“你看,一棵孤独的香椿和我住在一起。我去实验室,它就一个人,我回来,也没人说话,我看着它,它也看着我——叶子还不够我一盘菜。我越看心里就越难受。”

  庆哥说这话的时候,军哥已经毕业回国。

  庆哥最终还是没有在法国吃到不远万里带来的香椿,他也不愿让它再在异国他乡饱受作为一棵树孤单的痛苦。庆哥回国那天,一把火烧了那棵养了好几年的香椿树。

  人在食在,人走食亡,这也是我所见过的留学生吃货中最悲壮的故事。

  在大城市吃各色连锁店馄饨,馅儿与饺子馅儿似的,兼容并包,无所不有:猪肉白菜、鲜虾韭黄、腐皮鸡蛋、茴香油条,甚至栗子鸡肉、鸭血笋丁,都能包。但一个地道的无锡馄饨吃客,或四川抄手吃客,或广东云吞吃客,却会抱持着一点原教旨主义者的念想,觉得这不大对。

  四川抄手皮薄而滑,汤底酱料则花样更多,可以清汤可以红油,个性从容得多。抄手馅儿常是肉混鸡蛋,不务劲弹,但香软倍增。抄手好在流畅顺滑,馅软而鲜,与皮与汤一起滑下肚去,很容易如猪八戒吃人参果般来不及品滋味。

  所以抄手更像是小吃,又仿佛江浙的拌馄饨,红油滑腻,呼噜呼噜就下去一碟。

  广东云吞,皮极薄,有美人肌肤吹弹可破的风度。云吞上桌,活脱脱是一颗圆馅裹一层白裙。云吞的汤常用大地鱼(比目鱼)熬,香浓清美。吃了云吞,被虾馅在口里弹牙跳舌一番,皮与汤一起落花流水下肚。

  江浙馄饨,却又不同。若是汤馄饨,馅料大多逃不出猪肉、榨菜、河虾(没有河虾者,改用虾干)、蔬菜、葱姜这几样的排列组合。猪肉膏腴,虾肉清滑,蔬菜、榨菜丁加点丝缕颗粒的细密口感,煮熟后隔着半透明的皮,呼之欲出。

  在我故乡无锡,馄饨常配小笼汤包一起卖,仿佛天然搭配。这两样是馆子菜,寻常人等不在家里做,就喜欢出来吃。每个小区周围,必有一馄饨店,好的用鸡汤、骨头汤,苏州、无锡会另加蛋皮丝、干丝。好汤煮的皮鲜,一口下去,馅鲜皮润汤浓交相辉映,各得其所。所以江浙馄饨皮与馅分庭抗礼,比较像正襟危坐的主食。如果家常吃,惯例是包菜肉大馄饨,清汤煮吃,如果包多了吃不下,也不怕:油煎了,用来送粥,也是好的。

  小馄饨似乎哪里都有,讲究在汤与皮,馅儿只是一抹肉而已。汤鲜,皮滑,一碗里漂荡,滋溜儿一口下去了。老北京大酒缸里喝醉了,就要碗小馄饨,喝了解酒;江南这里澡堂子里洗饿了,要伙计去叫碗小馄饨,喝个肚饱暖,睡一下午。以前老上海还有:晚上馄饨挑子过,楼上放下一个篮子,篮里放钱;馄饨挑子就将一碗馄饨放进篮里,提上去当夜宵,多好。

  抗战时期,伪政府税务署长邵式军,他兄长是赫赫有名的新月派大家邵洵美先生——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谓“有富岳家,有阔太太,用陪嫁钱,作文学资本”的那位。邵署长家在上海南洋路,门庭若市,自不待言。夜阑人静时,总有个馄饨挑子过来叫卖。那餛饨据说用两鸡一鸭吊了高汤,鸡蛋白揉面和了皮,馅儿还是广式虾仁鲜肉,在上海真不多见。邵署长每天必叫个十碗去,大快朵颐。

  到抗战胜利,真相方始大白:原来早在1941年开始,邵式军已经开始资助解放区,并为新四军在上海采购药品,1945年9月,邵式军带黄金数百条、现钞十多亿元,到达新四军总部。

  至于那位给他送馄饨的,抗战胜利却当了上海副市长,并在1948年帮助地下党在上海活动,在1949年5月24日上海解放过程中立有大功:那就是传奇间谍吴绍澍了。

  至于他们二位当年那几碗馄饨一递一接之间,交流了多少秘密,馄饨馅儿里藏了些什么,那自然是永远没人知道了。

  小笼包,在杭州算常见物。小笼包是典型的江南格局,如苏州园林的精巧婉转,如越剧与吴语的浅吟低唱。你看它的吃法,就很不一般:

  一只好的小笼包,用筷子将其从笼内搛出时,便如水滴状,内里的馅与汤汁是沉甸甸的,把面皮拉长,悠悠荡荡,却并不会破。

  吃小笼包,要配一碟好醋,最宜用浙江的玫瑰醋,味淡而甘,醋里切了几缕姜丝。把那水滴状的小笼包,入醋蜻蜓点水那么一蘸,然后凑在嘴边,在面皮上小小地咬开个口子,吸吮里头的汤汁,那汤汁充盈,味感丰富,一时间满嘴鲜香。然后,再把小笼包整个塞入口中,气势磅礴地吃肉,嚼面皮,一起下肚。

  吃小笼包,讲求的是要趁热,一包汤汁要热得烫些才好。从来只有人等小笼包,没有小笼包等人的。小笼包凉了,皮子硬了,易掉底、跑汤。须是随吃随蒸,就笼上桌,食客早在桌边等候多时。

  一只小笼包,居然连多少道褶子都有讲究。蒸熟上桌之时,小笼的皮子,若婴儿的皮肤般吹弹可破,18道褶纹若隐若现。

  隔着那半透明的皮子,丰腴的猪肉和虾仁丁,内里的馅料及汤汁居然也是隐约可见。

  小笼包之所以多汁,全因为猪肉与肉皮冻的美妙结合。肉馅的肥瘦比例,须拿捏得好,而肉皮冻更是关键要素。肉皮要熬煮三四个小时,把肉里的胶质都煮出来,上去浮油,下去肉渣,只取中间清澈澄明的一段,冷却,放进冰柜,冻上一天一夜,制成肉皮冻。制作小笼包时,取出皮冻剁碎,与猪肉拌匀为馅。这样的小笼包,清爽宜口,多吃不腻。

  那是一个微雨的早晨,我要从兰州坐火车去武威。看时间尚早,就去吃了一碗牛肉面。出得门来,见牛肉面的隔壁就是一个挂着杭州小笼包招牌的早餐店。

  我问老板是哪里人。老板说,浙江的。浙江哪里。嵊州。嵊州我去过,越剧的故乡。后来才知道,杭州小笼包,所以能闻名全国,是跟嵊州人有大关系。

  有资料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打着“杭州小笼包”招牌的小吃店多达100家,但经营者几乎都是浙江嵊州人。在北京,嵊州人开的“杭州小笼包”有3000余家。

  整个嵊州,有5万人在全国各地蒸着小笼包。最初的原因,是嵊州的“嵊”字太生僻,很多人不认识,便有老板写了“杭州小笼包”的招牌。果然,这还真引来了好生意,于是其他人纷纷效仿。而今,越剧式微,这美好的唱腔已经不太听得到了。我突发奇想,嵊州人那么会做小笼包子,何不在每一间店里播放越剧呢。越剧与小笼包的完美结合,是不是能带来文化上的奇妙反应,一如小笼包中的那团肉皮冻?

  这是个“耸人听闻”的新闻辈出的时代,频繁地被科技奇迹刺激,我的大脑皮层本已麻木,“可植牙机器人”和“巨型稻”两则消息,还是让人突然迷乱起来。未来30年,人类人口还将增长20亿,可在以更快速度出现的种植科技面前,人类的口粮问题似乎不难解决。可真正的威胁也来自技术,因为机器人能实实在在地取代人类的工作。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领导的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再创纪录,亩产达到1149公斤。可这个消息还不是最惊掉下巴的事情,作为“神”一样的存在,袁院士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创造着奇迹。恰逢收割季节,几天前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培育出2米多高的超高产优质“巨型稻”才算得上新时代的“拍案惊奇”。这种新型水稻株高超2米、直径近2厘米,亩产也超1吨。在对外宣传中研发者并未刻意突出它的高产,而是大讲生态养殖,禾下养鱼抓虾。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却联想到了棕榈油和花生油的关系,棕榈果实长在树上,棕榈油是食用油之“王”,全球食用最多的油脂。之所以产量大,主要原因是高产,每公顷出油可达4吨,相当于每亩出油500多斤,而常规油料亩产出油率最高的是花生,每亩出油也就100多斤。同样的土地,棕榈油满足了更多人的食油需求,可惜口感不佳。这也是为什么贫穷国家多消费棕榈油,富裕国家多食花生油的原因。因为并不擅长植物学专业,这里只能发表一点不成熟的感想:当植株越来越高大,甚至演变为多年生植物后,水稻对阳光和养分的转化效率是否会更上一层楼?实际上,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太阳能的转化效率,已经有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培育肉类制品了。

  科技将创造出越来越多的财富,且由于效率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价格也会下降,消费者得以从中受益。可在当下的收入分配规则下,这些新创造出来的财产都流入了拥有资本或者创意者的腰包里,普通民众的就业受到威胁,收入也相应地减少,结果是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9月份,西安空军军医大学内,一台种植牙手术机器人根据预先设定的指令,成功地为患者种植了两颗牙齿。这台植牙机器人由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共同研制完成,能在空间狭小的口腔内灵活地进行手术操作,且精度不亚于医生,既降低了手术难度,又提高了手术效果。如果说与传统方法相比,种植牙机器人优点多多,其实最大的优点恐怕得算便宜了。当然,要想真正使牙齿种植的价格降下来,还得机器人大规模普及。今年3月,FDA批准了首款牙科机器人导航系统Yomi。Yomi是一个计算机化的导航系统,通过触觉机器人技术对钻头的位置、方向和深度提供导引。

  牙医是美国最赚钱的一个职业,但就牙医的本質而言,该行业并未用到高精尖的技能,只不过行业协会太过强势,他们设定了非常高的进入门槛,造成供不应求的供需矛盾,才使得牙医收入甚至超过了技术手段更艰深的外科医生,更不用说大大超过了对人类健康更为关键的药品研发人员。在中国,牙齿种植之“暴利”也屡屡触动患者的神经,“3000元的成本,3万元的收费”几乎是行业标准,而一些口腔耗材、器械的利润也高得惊人。投资口腔诊所总体上稳赚不赔,故而门诊部泛滥,“反正也治不死人”,于是这一行当鱼龙混杂,充斥了资质不合格的“庸医”。标准化的牙医机器人显然是根治牙医乱象的终极解决办法,但如此一来牙医的饭碗或者也一并被“砸”了。

  巨型稻和牙医机器人,突然冒出的两个科技发明就是这个快速演绎着的时代的两面镜子,照出两种人的未来。

  硅谷近年最热门的话题,已经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它的升级版——“智能增强”(IA,Intelligence Augmentation)。与此同时,数据科学的广泛应用,将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也会导致大批工作的消失和调整。

  未来的高等教育可能会有以下几点改变:

  第一,教育的“边界”将被打破。未来,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地域、年龄等任何条件约束,学到一切你想学到的知识。随着各类线上公开课程的出现,这一点其实已经成为现实。未来“订阅式在线教育”將会更加普及——只要你想,就可以在职业训练营里同时学到人文科学和计算机知识。

  第二,“专业”选择将变得越发不重要,程式化的技能会被淘汰。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任何专业技能都有着被淘汰的风险。所以,以后人们会尽可能汲取不同专业的知识,从而在社会上长期立足。各种非“正式”学历的“微学历证书”会在未来更受欢迎。

  第三,实习越来越重要。未来社会对创新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相比坐在课堂听课记笔记,实战练习的经历对学生会更有吸引力。

  这样的变化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未来的人们会有机会尝试更多份工怍。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美国人现在每份工作持续的平均周期是4.2年。而未来的职业转换率,应该会显著增加——一个2020届的大学毕业生,在一生中很可能会从事不少于15份工作。

  与此同时,为了弥补高度智能化的“缺陷”,未来的教育,反而会更加侧重于人文学科和批判性思维。确实,机器虽然越来越聪明,但是人生有太多的问题,并没有唯一性的答案。越是高度智能的时代,我们越要学会思考。

  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父母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看重“富养”孩子,就算勒紧裤腰带,也要倾其所有地供养孩子。

  但普通家庭再怎么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无法凭空假装富裕。结果是,父母在身后负重前行,子女过得光鲜亮丽,还嫌弃父母没见识,不懂生活。

  真正的富养,富在见识和眼界。在焦虑的现代社会,“富养”早已被人误读,父母们简单地将“富养”理解为“砸钱”,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

  之前去四川支教时,见到一个现象。支教的那个班级里,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只有春节期间才能回来见孩子一面。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他们给孩子买最新的iPad,每个月给他们高于当地生活水平的生活费。

  结果呢,这些孩子却花大量时间用iPad看小说、玩游戏,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最新的科技产品。

  他们在物质上贫乏吗?比起周围的孩子,他们的物质条件算是好的,但有了基本的物质,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教育,他们仍然缺乏眼界和知识。

  真正优质的教育从来不是砸钱就能获得的。家长们不應该为经济不够优渥而焦虑,而应该反省有没有在精神上富养孩子。

  在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16岁的武亦姝在舞台上表现出的自信与从容,令人折服。她至少有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用她的话讲就是:“先抢下来再说,反正我都会的。”但她并不是一个诗词的复读机,她的诗词沉淀,是出于热爱,更是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她父母喜欢阅读,家中藏书很多。

  西方精英教育坚持一个育人准则:终身学习和全面成长。这是保证财富代际传承的必要条件。所以,“富养”并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物质要求,而是富在养精神、见识和自我修养。

  此外,最好的富养,还要教会孩子,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善良。

  在韩剧《请回答1988》里面,双门洞的孩子都是“富养”长大的,他们富在精神世界,富在父母给了他们很多很多的爱。

  女主角成德善,父亲是老实本分的银行职员,母亲是家庭主妇,家里有三姐弟。一家人本来过着平淡的生活,却因父亲替人担保失利而欠下一笔巨债,从此一家人搬进阴冷潮湿的地下室生活。

  德善爸爸是一个“滥好人”,在家里十分窘迫的时候,仍会照顾路边老奶奶的生意。德善妈妈是一个勤俭持家的主妇,会把一筐土豆变着花样做给家人吃,尽力呵护三个孩子的成长。孩子们也从父母身上继承了贱兮兮的乐观、穷兮兮的精致,以及好强。虽然生活很清苦,但大家在一起比什么都开心。

  给孩子很多爱,他才会明白家人永远是最重要的。也许贫困的家庭会让他们过早地感受到成人世界的不易,但也让他们更加懂得感恩父母,进而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

  富养不是为了满足孩子对富人生活的想象,而是教会孩子在生活的苦难面前坚强、坚韧;体贴父母的不易,引导孩子依靠勤奋和付出改变不如意的现状;让他们明白唯有精神的成长、意志的坚强,以及勇气的磨炼,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第二个孩子应该随母姓,你怎么看

  国家开放二胎政策之后,第二个孩子跟谁姓成了很多人讨论的问题。有人认为:“应该改变子女跟随父姓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应当提倡女儿跟妈妈姓,逐渐淡化只有男性才能传宗接代的世俗观念。”子女随父姓,几乎已成为“最后一项男女不平等的陋习”。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金陵未醉人:按中国传统,孩子一般都随父亲姓。早先一家有几个孩子,女儿出嫁,媳妇进门算是平衡。独生子女就比较麻烦,出于传统绝大多数孩子都随父亲姓,这也是男方出婚礼大部分钱的原因。不过传世家谱只登记男孩,也就是说如果是女孩,且有两个孩子,经过商量,女孩随母亲姓的也有。

  @雁返:由于Y染色体的独特性,儿子应该随父姓,女儿可以随母姓。这才是尊重科学、兼顾公平。

  @大家好520出世:我觉得女人能顶半边天,为什么孩子的姓名不能随母姓呢?现在女性都很独立,有自己的主张,不比男的差,我赞成随母姓。

  @柠檬不萌哒:我觉得父母中哪个的姓取的名字好听就跟谁,一样的,都是自己的孩子,没有分别。

  @梁建章:中国和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一样,收入越高的女性,单身概率越高。男性则刚好相反。当女性获得孩子随自己姓的权利时,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

  @沪上乡下人:不要争,不要吵,你们有想过小孩的想法吗?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起个暂定名,等孩子懂事了,讓他自己决定跟爸姓,还是跟妈姓。

  @南海护渔:二孩时代两个孩子的姓不同是不可取的,维系亲情的不仅有看不见的血缘关系,也有这些看得见的姓氏等因素的牵绊,一个孩子一个姓,现在也许没关系,但以后各种各样的麻烦会让孩子们头痛。

  高校应该开设“网红学院”吗

  近期,重庆工程学院与一家企业达成合作,准备共建“网红学院”,教授直播技巧,高校这一行为引起了较大争议。有人说,这样的做法混淆了应用型高等教育和商业培训的边界,让大学生的学习充满了目的性;而校方则认为,“网红”也算是新兴职业的一种,开展系统性的教育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也是为今后的择业提供了更多选择的空间。对此,你怎么看呢?

  @A子兮:网红经济既然能够发展得这么火爆,必然有其原因,学校能够重视这些新形式经济现象,并将人才培养需要与社会需求有效衔接,也算是接地气的举措。

  @哥特式:“网红”目前还不能称之为一种职业,作为新兴现象,它既没有相关的学科内涵,又不具备成为一个学院或专业的基础,学校这样做,实在不理性。

  @Wan婉婉:与其专门培养网红,倒不如将现在的网红集中起来好好培训一下。

  @THAWLESS-:网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能兴起多久我们不得而知。大学也不能一味地追求社会需要,应该将眼光放长远点,把更多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上。

  @简单:时代造就了产业和职业的多元化,存在即合理,我们更应该理性、批判地看待这样的现象,不能只是一味地拒绝。

  @YW言午:“网红”是一种社会现象,并不具备专业和学院的内涵,能不能成为职业,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我不想长高:我觉得这个课程很有现实意义,现在很多网红靠低俗的行为博眼球,如果能够正面引导,培养一些高素质、专业的网红传播正能量也是很好的。

  十七岁很纯粹,认定一个目标用力去追,放肆去闯,带着初生牛犊天不怕地不怕的无畏,雏鹰已长,当空而舞,担忧和烦恼也有,但是管他呢,只有凡事都试了,才知道结果。

  “莫欺少年穷”

  差不多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在象山见过他,大夏天中午他熟门熟路地带着我们在空旷的影视城穿梭,边走边介绍着,浑身像是有星子抖落一样的朝气蓬勃。这次见他还是一样的活泼爱笑,但在举手投足间多了几分沉稳的味道,清朗眉目之下的眼神依然藏不住对周围世界的小小好奇,这边走走那边看看,问着笑着聊着,一米八几的个子手长脚长地敞开坐着,几乎在房间的每一处他都能发现出有趣的东西来。不过也是面前这个全然闲不住的人,却把十七岁近一半的辰光,都留给了一个叫做萧炎的角色。他跟着剧组辗转山川云海,悬崖峭壁,就像书中描述的一样一路野蛮生长着,乐此不疲。

  萧炎这个角色出自IP大作《斗破苍穹》,和别的男主由弱到强的画风不同,他从小便被视为练武奇才,眼看接下来的路便是顺理成章地成为绝世大侠,却不料遭遇三年之内武力锐减无法突破的打击,生生被人扣上了“废柴”的骂名。萧炎心里不服,吴磊也替他觉得憋屈,演的时候也更加劳心劳力,攒着一股劲一路打怪升级,用实力让所有质疑消退下去,特别是当他红着眼睛说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这句话时,这既是萧炎的心声,也是吴磊自己的。

  他尤其喜欢“莫欺少年穷”这一句,“饱含的那种不甘,那种决心……是我这段日子觉得最燃最正能量的一个感触。”也不是没有人质疑过他能不能诠释好这样一个热血难凉的角色,他自己对待这些倒十分理智清醒,“因为我本身就是书粉,非常理解他们对角色的严苛要求,我希望我可以代表书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大家心目中的萧炎呈现出来。”

  五六岁开始演戏,近60部作品一部部积累至今,对于一个一直把成为一名好演员作为终极目标的人来说,最让他在乎的就是有没有认真把握好每一次演戏的机会。

  就像和张艺谋导演合作的电影《影》,刚接到消息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怕自己表现不好,“一开始进组真的是挺紧张的,心脏怦怦跳,后来拍久了才平静了很多”。在演戏这方面,他算是一个很容易被带动的人,恰遇上张导是做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的实干派,就像再平常不过的给演员讲戏,也是“不管大太阳还是大雨天,都是伞都不打直接从监视器后面跑过来讲的。”

  被这样的氛围感染了之后,他每天的状态就如箭在弦上般严阵以待。在他的微博里有两张张导同他讲戏的照片,张艺谋冷静严肃的眼神对上他认真专注的神情,一老一小都投入至极,好奇张艺谋导演对他表演的评价如何,他听完一脸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这个还是到时候让张导自己来说吧。”然后就赶紧转移了这个话题。

  反其道而行

  前有《二十四小時》后有《七十二层奇楼》,经过一系列综艺节目的历练之后,他渐渐明白了原来很多事情不仅仅可以勇往直前,还可以有反其道而行的道理。“千万不能以顺向思维去思考,千万!”他以一种过来人的口气说得头头是道,“因为节目组就爱反着来,你顺着他一定会‘上当受骗’,反套路而逆其行,胜利就离你越来越近啦!”刚开始做综艺那会儿,他真的就是奔着好好玩儿的心态去的,“和一群朋友在一起,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游戏,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

  后来他发现这么下去自己“光荣”得也未免太快了,实在对不起这么多前辈在节目中对他的保护和照顾,“不能总被他们耍是吧!”他理直气壮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整整十二期节目,他和成员们一起抓猪、搬砖,末了还去cos服务员,这些平时难得碰到的机会让所有人都觉得新鲜,“大家相处了这么久,其实就和一个大家庭一样了,彼此很了解,很熟悉,有了默契之后更好打配合了,我们得一起‘对抗’节目组嘛。”

  和任达华一起出演的新电影《极致追击》即将上映,从节目到片场,两个人又是一起战斗的默契搭档,新片中吴磊饰演的是一个技术宅,是整个团队的脑力担当,每天的工作就是对着各种机械潜心研究,和达华哥饰演的硬汉一起出生入死,完成任务,反差萌十足。影片中惊险的镜头很多,但“我属于后方指挥,前线他们来,我需要敲着电脑为他们清除障碍,给他们铺好路,也是很关键的一环,需要精神高度紧张”。这句话说完,整个人眼睛都亮了,我们也仿佛提前看到了电影中的电脑天才——唐叮当。不论在荧幕前还是私下里,达华哥都很宠这个最小的弟弟,在片场给他传授经验,人前不止一次地夸他聪明,前途不可限量,吴磊也总说去了香港一定要让大哥罩着。几乎每一个和吴磊合作过的艺人,都会对这位小少年格外关注和认可,尤其是演技方面,从小和老戏骨们一起“飙戏”长大,“感觉自己比同龄人幸运太多”。算起进入这个圈子的时间,1999年的他艺龄也已过十年,孩童时对于演戏的认知更多的是“听话”,大人说什么自己就照着演什么,“那时候其实是不太理解的,对演技的认知可能就是一个传递的过程。”等到后来演的角色多了,自己也渐渐地开始思考起演技二字的含义,“会去琢磨,诠释的不光是表面的东西了,想要展现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是吴磊这个演员想展现的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自在人

  这次拍摄他特别中意那件“浑身都是小龙虾”的衬衫,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拍摄到这一套,他一脸兴奋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真的吗,下一套是这套吗,我终于可以穿上我的小龙虾战袍了!”一溜烟就跑进去换上,“帅吗?”穿上之后他无比期待地问着大家,身边的人使劲点头说帅,他非常受用地回了一个傲娇脸。

  少年人的心思单纯活泼,心里对事物的界定永远是好的和好玩的,就算是从去年年底开始一直高强度地工作到现在,他挂在脸上的笑意都不曾消失过。

  今年即将高考,有限的空余时间都拿来读书复习,心里揣着目标的表演学校暗暗努力,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想着的时候还是会觉得莫名有些紧张。

  聊到最后,问他十八岁之后最想做的事,他先特别开心地说:“我要成年了哈哈哈……”自己开心了好一阵之后,他突然开始感慨起来:“以前一直觉得自己小,但可能是比较忙的原因,现在觉得一年一年过得好快呀,一眨眼夏天了,一眨眼冬天了,长大也是来得猝不及防……”一段强行煽情之后,他回过神来记得回答我的问题,“哦,最想做的事啊……我现在有件特别想做的事,我马上就要满十八岁了!就可以考驾照了!其他的暂时还没有想到,先完成一件再想下一件,一步一步来,等下次有了新的想做的事情我再告诉你啊。”

  当“freestyle”这个梗开始在网络上大热时,我们得以穿越漫长的青春期,与当初那个Kris Wu重新相逢。

  在真人秀《中国有嘻哈》之前,吴亦凡是个很有争议的存在。喜欢他的人怀着一颗真诚热烈的心为他疯狂,不喜欢他的人选择在键盘后对他指指点点。而他,就像学生时代哪个班里都会有的特立独行的人一样,对外界的喧闹置若罔闻,只秉持着自己的想法,践行着自己的人生。

  2012年的夏天,国内的娱乐杂志上第一次出现这个少年的硬照,清秀而又精致,即使化妆师一层层地在他脸上堆砌粉底,也没能遮去他眼神里那向往自由的光。那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他在微笑,可他眼神里的那份攻击性会让你对他产生兴趣,就是这份独有的矛盾让粉丝想要对他继续关注下去。

  于是,2014年,当他解约回国,瞬间便占据了各大门户网站的头版头条。“脱粉……取关”,那些曾经说会永远站在他身后、永不背弃他的人,却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个当时还在病中的男孩,甚至等不及一个解释,便按照自己的意愿给他下了定论。而他在离开公众视野五个月后,怀揣着梦想,带着他的音乐重新站在聚光灯下,笑着说“请重新认识我”时,眼神一如从前般清澈坚定。

  放弃天团成员这个相对安稳的现状,选择一个人顶住压力迎难而上,他是很令人佩服的。且不说能杀伐果决地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一个坚定的选择,单凭他敢于跳出舒适区这一点就是常人所不能企及的。他身上既有少年人的勇气,也不缺乏成年人的沉稳,因此,他才能顶住外界诸多的压力,在流言甚嚣之时依然坚定地走下去。

  10岁那年,吴亦凡随母亲移民加拿大,陌生的环境,不通的语言,在本该活泼明媚的年纪里,他却不得不与孤独为伍,唯一的慰藉便是耳朵里的音乐与身边的篮球。他把自己困在音乐与篮球的世界里,向内发力,滋养了一颗自由的心。在加拿大这个多元文化混合的国家里,嘻哈无疑是與吴亦凡最契合的那个。

  然而嘻哈带给他的远非这些。嘻哈里有句话叫作“无兄弟,不嘻哈”,所以说起吴亦凡,就不能不提宋秉洋。才气满满的宋秉洋在韩国一直郁郁不得志,可吴亦凡一直陪在他身边。“他是我最想介绍给你们认识的人。”出道后的吴亦凡面对采访时曾这样说,是嘻哈造就的相似灵魂让两个年轻人惺惺相惜。

  所有人都知道解约回国后的第一首歌至关重要,而吴亦凡却毫不犹豫地就交给了并无出片经验的宋秉洋。“我信得过他。”在MV的片场,他看着远处忙碌的好友笑道。而宋秉洋也确实没让他失望,《有一个地方》一经推出,就迅速霸占了各大音乐榜单之首。而此后,翻看吴亦凡的专辑,宋秉洋这个名字时常相伴,嘻哈给了他能一路同行的伙伴。

  人红是非多,吴亦凡也不例外。“群嘲”“diss战”,一夜间,吴亦凡在众多rapper的口中就像一个跳梁小丑,妄自菲薄地做着关于嘻哈的春秋大梦,各大音乐软件上,光攻击他的歌就不下百首。可他不为所动,坚持做自己的制作人,甚至还自嘲地说起“freestyle”。

  等到《中国有嘻哈》真正播出时,那些自以为是的地下rapper才意识到,吴亦凡是真的懂嘻哈、会音乐,毕竟嘻哈是这个少年迷茫中的解药,是早已渗入他骨血中的东西。那些偏见、嘲笑与他的热爱相比,如同暗夜里见不得人的蝼蚁,只能在角落自生自灭。

  不需要捆绑,也不在意嘲讽,这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正在努力向世人证明——中国也有嘻哈。

  特别“90后”的名字,特别传奇的人生经历,特别清晰有条理的未来规划。这就是王曌华宸,见到她,你会不由自主地感慨“你们真的要占领这个世界了”。学的是会计专业,进的是安永这样的顶级公司,最终却出人意料地选择特技飞行之路,还在英国创办了自己的飞行学校的中国女孩。所有人第一次听到她的故事,表情都是“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然而在仔细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可能会get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虽然年纪轻轻,王曌华宸的人生轨迹已经绕着地球转了一圈。13岁跟随父母到加拿大读书,几年后,她考入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会计专业就读。大三时,交换生计划把王曌华宸的人生引到了另一条路上,她去了英国伦敦的一所大学继续完成学业。大学毕业,她过五关斩六将拿到了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伦敦全球总部的终身offer。安永的面试难度是难以想象的,它一共有五轮,而王曌华宸赢下了这场hard模式的闯关游戏。“我们整个商学院都轰动了,因为就我一个人拿到了总部的offer。”

  一个典型的精英人生开端,而后却不是按照剧本来发展的。工作虽然艰辛,却并不是王曌华宸转换跑道的借口,她改行的理由是她找到了另一件更辛苦可是发自内心热爱的事情——飞行。

  “你咋不上天呢?”——这个网络流行的怼人句式,跟王曌华宸聊天的时候可别用。因为她确实能上天。

  飞翔的梦想并不是凭空而来,它早已飘荡在王曌华宸心中多年。第一次真切地意识到对蓝天与飞行的热爱是一次从智利飞往南极的科考经历,她坦言,这次经历是“沾光”得来的。如果父亲没有受邀参与科考,她也不会有这次机会搭乘运送给养的飞机,飞越冰川与高峰,前往南极。“我知道我想飞,但是这话说出来就会被父母立刻制止,毕竟那时才17岁。”

  直到她在偶然的机会下和英国雅皮士特技飞行队的队长Jez Hopkinson结缘,才打开了通往蓝天的大门。 “他受邀来中国做特技飞行表演,出现了严重的纠纷,非常了解英国人思维方式和中国人行事方式的我帮他解决了这个大麻烦,因此和他认识了。”Jez Hopkinson的回报方式也是他特有的:“我训练你特技飞行吧!”

  “其实在他提议之前我也学习过飞行,并且涉及了特技飞行,但是是业余的。能够有机会跟他训练并且加入这支专业的特技飞行队,真的有从街球队伍转到国家队的感觉。”

  接下来请这位90后特技女飞行员介绍一下特技飞行的训练难度!

  “首先肯定是要有天赋,我在朋友圈发个小视频,一群人惊叫‘7倍重力际还这么轻松’!”所谓7倍重力,其实是比较通俗的说法,指的是相当于自身重量几倍的重力加速度,战斗机飞行员的极限是9倍。如果没有经过专门训练,身体健康的男性在5倍重力时便会接近昏迷。

  “这样的动作我一次训练要做20个”。在开始特技飞行的专业训练前,王曌华宸已经吃素将近十年,然而在开始训练后,她恢复了肉食,因为即使搭配得再科学、补充多少额外营养剂,吃素也无法满足飞行训练的需求。“吐?肯定的。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如果当天有比较难的动作,完成后整个人都很惨,一直到第二天还无法进食。但这些都是小麻烦而已。当你喜欢上了奔跑,你就不会抱怨脚疼。”

  在2015年郑州航展上,王曌华宸首次回国进行公开飞行表演。隨队回到英国后,王曌华宸便萌生了一个在旁人眼里有点疯狂的计划:开一所特技飞行学校。“如果没有那次偶然的机会和队长结缘,我不会成为一名特技飞行员。那这个世界上是否有很多像我这样的人呢?英国的特技飞行员都是退役的皇家空军,他们的小世界外人是很难加入的。我要帮助那些有飞行梦想的普通人圆梦。”

  在征得父母同意后,王曌华宸卖掉了她在国内的一套住房。同样的钱,别人买豪车,她买飞机,就这样,英国福来(FLY Aviation)航空学院成立了,她是年轻的校长。“前三个月还真没感觉到特别的压力,筹备、开业、招收学生、训练,肯定也忙也累,有无数事情需要打理,但这是我之前就会想到的。真正意料之外的压力来自人,确切地说是飞行教员。他们一个个资历非凡,在这儿执教,虽然知道我是老板,但哪会把我一个小孩儿放在眼里。一个固执的资深的英国飞行员面对一个20多岁的中国女孩,他会觉得‘你该听我的’。争吵在所难免,严重时还有飞行员声称要告我。”好在这些“糟心”的往事都过去了,王曌华宸的飞行学校已经步入了正轨。

  在王曌华宸眼中,特技飞行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炫技,而是安全。“安全是我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在天上做飞行表演,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你的实力,看不到的是背后所做的大量功课,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诸多随时在变化的因素构成。比如最直接能够感受到的气温。同一个动作,20℃时你能完成得很好,40℃时却根本不能去尝试。在昆明飞和在南通飞,海拔不同,气压有差异,动作也不可能照搬。”“作为中国人,我创立这所航空学校是希望有更多的国人因为它而实现梦想。之所以要在英国租三个机场,就是要保证想飞就可以飞。我有一个印象特别深刻的学生,叫马辉,52岁,连中学都没上,英文更是一句不会,但硬是考下了执照。他小时候一直梦想当飞行员,体检过了,但因为政审没过,留下了一辈子的遗憾。年过50岁,孙女都有了,忽然发现有一个中国人开在英国的飞行学校,就义无反顾地来了。当时正好是学校刚开始的阶段,劳资纠纷中,监管机构派人过来检查,一句英文也不会说的马辉硬是背出了所有飞行条例。”

  王曌华宸的下一步计划是在国内做飞行教育,她描述着自己心目中的飞行小镇:“中国将来会有无数机场,县城和县城之间都会通航,线线通,搭乘小飞机空中旅游将成为一件特别普通的事情,公务包机也会更普及。我想去建这样的飞行小镇,现在在南通,我们已经有团队开始了前期工作。”这个已经需要仰视的女孩,未来将飞得更高,更远。

  周生的初恋在十七八岁,高二高三那两年。

  其实也不能称为初恋,最多是单恋。高考前一天周生鼓起毕生勇气,假装很平静地打电话给童末表白。他想:这世上难道还有什么事是比高考还难的吗?既然连高考都不怕,那表白又算什么呢?

  童末在电话那头支支吾吾,最后反而变成了开导,说什么“我们一定要心无旁骛,好好考试,加油”。分数出来的那天童末向周生坦白:“你很好,可我喜欢的不是你啊。”

  高考分数没有周生想象的那么瑰丽,他以为自己可以考得更好,不过也在预料之中,被拒绝似乎也在预料之中。所以虽然并不心安理得,但他还是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这一切。

  从什么都不怕到可以假装自己毫不在乎,这可能就是少年成长的代价吧。

  像少年啦,飞驰。大学生涯开始了,周生觉得并没有那么快乐,当然也没什么不快乐。直到有天傍晚童末带了两个高中同学来看他,同她挽着手的高大帅气的男生,则是她生命中的第二个男朋友。周生当时在足球场上踢球,一阵风起,沙尘飘扬,每个人的脸庞都变得模糊而不甚分明。

  周生死乞白赖地打电话给同班女生李茹。李茹有双大眼睛,漂亮又文艺。周生第一次和她搭讪是在新生晚会上,他鼓起勇气问她:“我可以叫你茹茹吗?”

  李茹眨了眨眼睛,微微涨红了脸,低头小声道:“我想……可以吧。”

  第一次就能得逞的美好总是让人难忘,以至于少年就误以为自己还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比如后来很多次的从得寸进尺到厚颜无耻。

  “茹茹,可以陪我一起去吃饭吗?”

  “我想……可以吧。”

  “茹茹,可以做我女朋友吗?”

  “嗯……可以吧。”

  “茹茹,可以去开房吗?”

  “……滚。”

  “你怎么不去死。”

  “茹茹,可以不要分开吗?”

  “周生,可能我是这样的吧,我总觉得,爱上一个人要很多很多年。可我来不及爱你了,毕业了,我该走了。”

  “我们分手吧。”

  还记得那一天,周生和李茹,童末和她的男朋友,以及当时高中同班的另一对情侣,他们六个人一起吃晚饭。那一天他们都很真挚诚恳,彼此互诉衷肠,没有喝酒,却不断地说了许多彼此祝福的话,以及很多有关未来的畅想。每个人都似乎很开心,带着无比的满足与幸福。周生对面坐着李茹,他不断看着李茹的眼睛,那双眼睛仿佛黑洞,再多看一眼都会被吸进去。

  周生恋爱了,除了网游和足球,除了功课和图书馆,他的心里还装了一个人,他时时刻刻想要牵起那个人的手。李茹答应做他的女朋友,可当她站在他身边,有时候,她的眼睛会望着另外一个身影。有时候望着望着,眼神朦胧、疲惫了,她也会乖乖地靠在周生的肩膀上。老梧桐树的底下,叶子沙沙,影子沙沙。周生的心里惦记着回宿舍打游戏,却迟迟不愿意说出口。

  少年的爱恋总是最真也是最纯。少年没有吻别过,不知道一个吻也可以历经千娇百媚、爱恨情仇。他从不知道那短暂的几秒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即便后来知道了也并不那么好奇。银屏上那煽情浪漫的你侬我侬跟他关系不大,少年的興趣全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每个假期都那么短暂,功课又是那么紧张,还要偷偷地写情书给喜欢的女生。日子匆匆,似水流年。

  说到底,周生的初吻还是李茹夺走的。不,是她教会的。某天大概是动了情,两人先是嬉戏打闹了一番,而后在夕阳湖畔下静静相拥。脸贴得如此之近,身体又是这么炽热,微微发烫,柳絮飞舞混合着荷尔蒙的气息。眼睛和眼睛四目交汇,鼻尖和鼻尖触碰在一起,年轻的身体微微悸动着。李茹突然笑了,低头红了脸,小嘴儿凑过来,于是就蜻蜓点水般地在周生的唇上啄了一下。

  然而就是这蜻蜓点水般的一吻,彻底打开了少年通向爱情的大门。周生彻底地被迷住了,什么网络游戏,什么约好的足球后卫队三人帮,什么功课什么英语,都不重要了。白天就想天黑,天黑就想吻上。时时刻刻,都惦念着那张脸、那双唇。那一刻的感觉仿佛是,游移了快二十年的灵魂它终于找到归宿了。躯体不再是轻飘飘的,它扎扎实实地落在了地上,然而灵魂又是在空中的。周生形容:那一刻的感觉自己就像活在天上。

  周生着实迷恋那种落地又活在天上的感觉。自那一吻后,他很想她,时时刻刻都想告诉她自己有多么爱她。他完全还不懂得接吻的技巧,只是机械地、忘情地想要重复那蜻蜓点水般的感觉。97路学生公交上那么挤,她站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可是人太多了,众目睽睽之下,他要如何把她揽入怀中,深情拥吻?他满脑子都是她的唇她的气息。就在下一秒,公车司机很合时宜地踩了下刹车,她果真就跌落到他同样瘦弱的怀抱里去了。他已经顾不上其他人的目光了,他吻着她,两人都闭着双眼,唇不离唇,已顾不得周围的嘈杂拥挤。“管他世界如洪,我只身处荒漠”。一路从龙蟠路吻到了樱铁村,又吻到了仙隐北路。两只手心里都是汗,紧紧地攥在一起,仿佛这样就能相爱到天荒地老,世界尽头。

  后来的故事你们也都知道了。后来的后来,少年变中年,十几年来他爱过很多人,有过很多吻,却再也找不到当初的感觉。即便当时只是蜻蜓点水般的一吻,也和烙印一样,永远地记刻在了心上,此生难忘。后来他爱过的那些人,也许也都刻骨铭心地爱过,却无一而终。若问原因,他却也答不上来。

  可说到底,年岁渐长,他发现自己已经越来越难以爱上一个人了。也许他本也没有爱上任何人,他爱上的只是那个吻。

  可能就像他每次吻别时候说过的:“原谅我这一生荒诞不羁,可我是真的爱过你。”

  车库里回荡着法师的诵经声,我跪在垫子上双手合十,看着阿公的照片发呆,和我对视的阿公微微笑着,像在嘲笑我跪得歪七扭八,平常不运动,现在跪不动。他总觉得我太过干瘪,没有肩膀,一定讨不到老婆。

  叮一声,伴随着拖得长长的尾声,法师敲一下法器,这次的诵经终于告一段落,我艰难地撑起僵硬的身体,扭动一下肩膀,转转脖子,真累人啊。

  阿公过世四天,我也回来四天了,后天就是出殡的日子。这几天住在阿公家,在这里生活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小学跟爸妈搬去高雄后,就没在这里住过了,不过一切却还是没有变过。

  记忆很奇妙,长大后和阿公相处的回忆已经很模糊了,清晰的反而是遥远童年的片段,放在角落却独自闪耀着。

  小學二年级考完月考,开心地回家想打电动,堂哥新拿回来的卡带,我一直没玩过,已经期待很久了。但是游戏机却怎样也打不开,连玩都不能玩了。我着急地大哭,妈妈只说她也没办法,你就出门玩吧,多去外面动一动。但当时我一心想着游戏机,伤心地窝在客厅的竹椅上流眼泪。妈妈拿我没辙,便也不管我。

  阿公从我拿着游戏机开始就坐在客厅看报纸,见我窝在竹椅上便伸长脖子从报纸上方偷偷瞅着我,发现我看到他又缩回去,然后又把报纸向内折一些,从侧边看我。

  “干什么啦!”流着泪的少年最不能接受挑衅了。

  “要不要跟阿公出去?”把报纸折起来,拿掉他的老花眼镜,对我说。

  “要去哪里?”我狐疑地看着阿公,难得阿公会找我和他出去。

  “骑摩托车,给你站前面的位置。”听到站前面的位置,我眼睛都亮了,每次坐摩托车都是爸爸妈妈把我夹在中间,又挤又闷又什么都看不到,我想像隔壁的阿洪一样站在前面,爸爸妈妈都说不安全,要我乖乖当他们的吐司内馅。

  那天,大概是我记忆中为数不多,和阿公单独出游的时光。我们没有到什么奇特的景点,就是在镇上绕绕,站在阿公的老机车前面,房子快速地向后退。缓步前进的行人一下就被我们超越,我还对着巷口杂货店的老奶奶挥手。风轻轻地打在我脸上,把我的头发都往后吹,整个脸都曝在阳光之下,我兴奋地东张西望,因为我知道在阿公的手臂之中我很安全。

  “等等去买你最喜欢的茶叶蛋!”阿公的声音被风吹散,他大声告诉我,我开心地咯咯直笑。

  阿公载着我到那时还不多的便利商店,买了两颗茶叶蛋,我们坐在庙里的长椅,阿公让我自己剥开烫手的茶叶蛋,笑着看我小心翼翼的样子和我一起剥蛋。茶叶蛋很香,握着茶叶蛋的手很烫。和阿公一边吃着茶叶蛋,一边听他说庙以前的故事,游戏机早就被我抛在脑后。

  再后来呢?就是在他的丧礼上和他的照片对视。事情发生得很突然,阿嬷因为觉得阿公都没出房门很奇怪,前去查看时,发现他已穿戴整齐,棉被也叠得好好的,直挺挺躺在床上,走了。

  “你是和阿公最亲的孙子了,一定很难过吧?”邻居在过来上香时对着我说,惋惜地拍拍我的肩膀。我都不记得上次见到这个邻居是什么时候了,他却说我是阿公最亲的孙子。

  就算我仍对于阿公的去世没有真实感,丧礼还是结束了,我搭上高铁要回学校去。在经过便利商店时,我买了两颗茶叶蛋。我已经很久没吃茶叶蛋了,我不喜欢干涩的蛋黄黏住整个口腔。列车缓缓出站,逐渐加速,下午的阳光透过车窗照在我脸上,窗外的建筑物迅速地后退,风却吹不到我的脸上。

  如今,我们有很多机会见识别人的家。租房买房要看房,直接可以走进人家的卧室里面。旅行在外住民宿,早上起来在人家的餐桌上吃煎蛋,离去时交还一把家门钥匙就行。

  可我们还是想回到自己曾经的家,住过的屋宅。我母亲与姨妈们把臂同游的一个固定路线是:先坐地铁(以前是坐公交车)到淮海中路陕西南路,步行至陕南邨某号,默默凝视这栋沪上著名公寓的某个转角上的窗台——那是她们曾经的家,恍若一个一分钟的仪式,与昔日顾盼于窗前的酡颊少女交换了一些对生活的新看法。接着便转身离开,回到淮海路,去“哈尔滨食品厂”买点心,去妇女儿童商店试衣服,继续回到各自现在的家……

  人人都有自己最珍愛的瞬间。我不由也想起我曾经住过的那些家:小学前,住在可以望得见长江支流的一个六楼的小家,阳台上开满月季花,我蹲在花旁专注地往下看,从犹如过江之鲫般骑着自行车下班的女性中准确地找出那一个,大喊一声“妈妈!”上小学后,搬进窗前栽种着大叶芭蕉的一楼的家,秋凉夜雨打芭蕉,躺在竹篾席上摊手摊脚,贪最后一点不会感冒的凉意入睡。

  过了若干年,偶有机会回访。一个简单的事实是:那不再是你的家。在柏油马路牙子上,抬头看六楼的家,找那个阳台,看到被人家封了起来,又发现无数楼拔地而起,猜想在那屋子里再也听不见江声。或者是,潜入家属宅院,寻找一楼的家,敏感地发现窗框刷了别的颜色,接着房间里开了灯,影影绰绰有人说话走动……你醒过神来,该离开了。

  一生很长,可能会有好几个家。有的虽然易主,但毕竟墙檐依旧可凭,有的风流云散,再也无迹可循。国庆长假前,美女同事突然决定买高铁票回老家看一看即将被拆除的祖屋。她从小是被祖父祖母带大,感情至深,还有那赣南乡间的秀美风土,庭院里的柿子树和板栗树,以及栖息在树上的叽叽喳喳的鸟儿。几年前,祖父去世,而后不久,祖母去世。美女同事非常不安,她问:我以后还能回哪里去寻找往日时光?我说:你只有多拍些照片,和自己的脑子一起努力,把记忆留得深刻些。

  最后想讲一个关于家的小故事。2007年,日本喜剧演员的田村裕出了一本名为《无家可归的中学生》的小书,书打开第一行字就是“没有家了”。时间回到1992年7月某一个炎热的傍晚,日本大阪吹田市一个13岁的男孩参加完初二第一学期毕业典礼回到家,发现家具被搬到家门外走道上,父亲以旅游巴士导游介绍风景名胜式的手势对三个孩子说:“正如各位所看到的,虽然十分遗憾,可是已经无法再进家门了。我知道今后将会十分辛苦,但是请各自努力继续活下去……解散!”解——散?就是每次远足后老师会说的那句解散吗?十几年后,田村裕还是无法理解父亲怎么说得出这样的话,并且说完就“三步并作两步不知道上哪儿去了”,扔下了兄妹三人。倔强、不想给人添麻烦的小男孩,相信自己能够在家以外的地方生存下去,他带着一点剩下的最后零钱,“住”进了公园的滑滑梯里,乞讨、捡食,甚至吃草,足足撑了一个多月,才被朋友发现,接纳到朋友家中寄住,最终,三兄妹再度团聚于好心人为他们付租金的小屋,并各自闯出一片天地……这本书迄今已经卖出200多万册。

  许多人由此发现了“家”的真谛:只要珍惜人世间相亲相聚的缘分,“家”是不会失去的,那些存在和已经不存在的、过去的家,最后都重叠在了今天的家里。

  备降过程相当漫长,大约持续了3小时。我趴在舷窗口眼巴巴瞧着窗外,看探险队队员们四处勘测,划定安全活动范围,将有冰洞的地方用小红旗标记出来。在冰面戳下代表北极点的红色标杆,围建冰泳场地,准备食物饮料和桌椅……游客们摩拳擦掌,恨不能翻一个跟头蹦到冰面上。中午12点,我们终于得到通知,可以下船了。

  我们迫不及待地站在冰面上,深深呼吸一口北极点的空气,冰冷清冽,凛然本真。从高高的“50年胜利号”甲板看冰面,似乎很平坦,真走上去,凹凸不平,冰冷湿滑,积雪绊人,深一脚、浅一脚蹒跚前行。

  按規定,大家要先做完集体仪式,才能散开来自由活动。

  阳队长指示大家,先是绕北纬90°标杆围成一个大圈子。然后,每个人侧转身,把手臂搭在前一个人肩上,整个队伍就像一列行进中的火车,在冰面上缓缓蠕动,反复绕行两圈。活动有双重意义,一是在短时间内,大家都环游了地球两圈;二是让站在甲板上的摄影师,留下冰原上最美好的集体照片。完成此程序后,总指挥让大家放下双手,面朝北极点标杆,安静地站好,然后静默一分钟。

  古往今来,人们创造了多少仪式啊!生命如同一根竹,需要仪式感划分阶段。

  这一分钟,像一颗钻,在我记忆的星空熠熠闪光。每当人家问起,你的北极点之行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我都会想起这面对苍白虚空的一分钟。

  浓雾滚滚,漫天皆白。我的记忆也如这周天寒彻的冰海,单纯而分不清任何方向。所有的记忆都化作白茫茫的雾气,不料我清晰地看到了父母的面容,在北极点的空中出现,粲然微笑……

  他们逝去的季节都是在冬天。所以,我对寒冷,有痛彻心扉的感知。平日我出外旅行的时候,却会带着父母的照片,一是我想时刻和他们在一起,二是我觉得他们也愿意看看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但这一次,我没有带他们的照片。我想他们大约不喜欢极地的寒冷,不喜欢冬天。却没想到,他们温暖慈祥的面容,出现在这万里冰封的云霭中,笑容盈盈。

  我在那一刻恍然明白,他们其实是时刻与我在一起的,不在乎我带或是不带他们的照片。我不曾想起他们,是因为我从未离开过他们。我的基因来自他们,他们与我本是一体。害怕冬季,是我的创伤,而他们早已永恒,不惧任何冰雪严寒了。我望着他们,悲伤像酒一样,已经储存多年,越发深入骨髓。父亲已经离去24年,母亲也已经走了11年。我未有一天不思念他们,这绵密的情感突然在这里迸放。地球的极点,一定是离天国最近的地方,所以我才将他们的面容看得如此清晰和真切……我很想同他们说几句话,可他们只是微笑,并不说话。我想,他们一定觉得这个时刻是集体的静默,所以就不说了。他们一定觉得所有要说的话,我都知道,所以不必说。

  我多么希望静默的时间更长啊,我就可以和我的父母在地球极点相会,我就可以更仔细地端详他们,和他们共度更长的时光……但是,时间到了。

  这一分钟的感受非常奇特,从此,我不再害怕冬天,不再害怕寒冷。因为大自然以它的力量,医治了我的悲伤。我的父母能在如此寒冷的地方安然出现,说明他们对此无所畏惧,证明他们也希望我能走出冰冷刺骨的哀伤……

  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我一位在华西医院当医生的朋友参加了医院组织的救援队,奔赴灾区,我当时正好在当无业游民,就跟着去帮忙抬担架。回程途中,车队堵在了成雅高速上,6个小时都没能移动分毫。

  沿途有很多乡民贩卖方便面火腿肠,我问了一下,一碗方便面竟然卖到了40元,开水2元。“这些小资产阶级!”我的医生朋友骂道。

  为了表达对发国难财的鄙视,她买了一碗方便面不加水啃着吃,我当时指出这不是干脆面,不适合干吃。她表示不是心疼那2元钱,这代表着她的honor。

  就在这时,我看见以三蹦子为主的大军中多了一名佝偻的老者,他挑着一条扁担,扁担两端是一口铜锅和一个煤球炉子,颤颤巍巍地行走着。我好奇地下车上前一探究竟,只见他支起锅炉,打开火,取出一把细薄的手工面,扔进铜锅开煮。同时极其麻利地打起了调料碗,我用鼻子都能闻出里面的红油、芽菜、蒜末、花椒面,以及透着一股焦香的猪肉臊子。

  这是正宗的担担面。你能想象在大半天粒米未进的时候突然出现一碗担担面的情形吗?我掏出钱包,摸出一张百元钞票,跟老者说:“来一碗。”

  “有没有零钱,我找不起。”老者半眯着眼睛回答。

  我愣住了,我想以该地段的物价水平,方便面都要卖40元,一碗担担面不破百就是对成都小吃的侮辱。我坚持把100元塞给老者,我说这不是钱的问题,是honor问题。

  片刻工夫,面煮好了,老者用大盘子端着10碗面上了我们的车,他说10元一碗,绝不发国难财。

  “This is my honor.”他说。

  車上7个人,我吃了2碗,那个刚啃完方便面的医生朋友吃了3碗,她看着瞠目结舌的我,赶紧尴尬地解释:“我其实没有这么能吃,这是一种大爱。”

  在那天之后,我再也没见过真正的担担面。在那天前,我也没见过。

  四年前,我和一个旅游团到西雅图,在从机场开往市区的大巴上,导游娓娓地解释着西雅图的别名:“翡翠之城”,公路两旁是能拧出水的一望无际的绿,令我这看惯了加州黄土高坡的人动容,从此开始思念。

  今年10月初,我和几位朋友又来到西雅图,导游扯着嗓门问我们一个问题:“各位有谁知道西雅图为啥老下雨?”被时差折磨得不成人样的我们懒得搭茬儿。“不知道吧?跟你们说,那是因为西雅图的天空总被两朵云压着。”看着大家没反应,导游突然大笑起来,“这不是一般的云,这是亚马逊云和微软云,云计算的云。”一车人都被他逗笑了,到底是国内的精英,大家开始讨论目前国内最热门的话题:“云计算”。

  大巴缓缓驶入市区,一座座簇新的明晃晃的摩天大楼插在市中心。“西雅图著名的动物是啥?”他又开始卖关子,“告诉你吧,三文鱼,特像咱黑龙江的马哈鱼。当下正是三文鱼洄游的季节,西雅图东边有个小城叫伊萨跨,每年这个时候,大批三文鱼聚到那里,今天可巧是三文鱼节,我们去看看?”

  大巴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大约20分钟,到了伊萨跨。窄窄的街道两旁布满了临时搭起来的白色布棚子,一眼望不到头,每个棚子下都有一个卖艺术品的小摊,隔三岔五的是卖食物的摊,走着走着还能碰上杂耍的,有一座台子,一群爵士乐手在上面自顾自地陶醉着。走了十几分钟,浓郁的焦糖爆玉米花味儿扑面而来,我们每人抓了一包,像孩子一样地幸福着。

  导游说,前面往左拐,走到木桥上就可以看到三文鱼了。我们跟着导游穿过一个小广场,哗啦啦的溪水声把我们带到了一座木桥上,往下一看,小溪也就十米宽,水很浅,不到半尺深,溪水里挤满了三文鱼,每条都有大约两尺长,它们穿过桥,奋力向前游,而前方离桥大约二十米远处横着一条大坝,被截断的溪水发出哗哗的水声,坝前,三文鱼前赴后继地跳出水面,试图越过那水坝。

  我问身边一个当地人:“为什么要把这些鱼截在这里呢?看样子没有鱼可以跳过这个水坝,它们哪儿去了呢?”他手往桥左边一指,“都游到那里了。”

  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走到一座被铁丝网围起来的巨大的水泥建筑物跟前,进里面一看,原来是长长的拐着弯的水泥渠,连着一个巨大的水泥池,池里面挤满了三文鱼,它们此起彼伏地跳出水面,在空中翻个身,又无奈地落入水中。水泥墙上有许多一米见方的玻璃窗,可以看到三文鱼挤来挤去,互相冲撞,我看到很多鱼身上都有伤痕,有一条鱼下巴的皮被撕裂,仍在不停地撞击玻璃窗,那块皮随着它的游动漂来漂去,我的心揪住了,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玻璃窗旁边站着一位自称是当地志愿者的中年壮汉,他手里拿着一块半尺长的木板,上面插着5个玻璃试管,他说,这里可以看到三文鱼孵化的过程,第一个试管里是刚生出来的鱼卵,第二个是30天的鱼卵,可以看到眼睛了,第三个是55天的,可以看到鱼卵变大了,第四个是80天的,小鱼破卵而出,第五个是120天的,看上去有了三文鱼的模样,大约一岁的时候,小鱼会游向北太平洋,最远可以到达日本海,不同的三文鱼在海里生长的时间不同,两到四年不等,长成后,历经沧海的它们就游回出生地,这时的三文鱼带着从海洋获取的营养和能量,是陆地上所有动物期待的美味。它们一进入淡水领域,就不再吃东西,雄鱼嘴上甚至长出钩来封住嘴。它们一个劲儿地逆流而上向前游,待游到它们出生的水域,雌鱼会选水浅、透光好的河床,然后摆动身体,在河床里做四到五个窝,在每个窝里生下400~800颗卵。随后,雄鱼在每个窝里撒下精子,再用身体把周围的沙土和腐殖物搅起来盖在这些受精卵上。夫妇俩把孩子安顿好了,就会绕着孩子们的窝,拖着精疲力竭的身体慢慢游动,不久它们的灵魂带着完成了生命周期的骄傲升天,身体则守候在窝边,成为孩子们最有营养的第一餐。

  我的同伴指着那条在他身旁矢志不渝地撞着玻璃的鱼说:“经历了千辛万苦回到这里的三文鱼怎么就这待遇呀?你看它多痛苦啊,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鱼圈在这么拥挤的池子里呢?”

  志愿者说:“凑合过了这两天,下周二,我们就会把这些鱼一个一个捞出来,先重击一下它的头部,把它打昏,随即剖腹取出卵子和精子,放在塑料桶里混在一起变成受精卵,然后放到孵化器里孵化成小鱼,再放回大海。”

  “那这些鱼肉呢?超市里卖的就是这些鱼肉吧?”

  “这些鱼肉会被加工成动物饲料,因为这些鱼在淡水里待的时间太长,身体里有很多细菌,不适合人类食用。”

  “那山里的狗熊和鸟儿们不就吃不到了吗?”一个小男孩问道。

  “这老美也忒狠了点儿吧!宰鱼取卵还取精。”不料那厮竟然懂中文:“我们这样做也是不得已,三文鱼是大自然几百万年的造化,在我们这一代人几十年中就被破坏殆尽,一百年前,三文鱼有一百多斤重的,可见有些三文鱼一生不是只产一次卵。现在再也看不到这么大的三文鱼了,许多种类都已经灭绝,数量不到50年前的3%。为了挽救三文鱼的颓势,南面的俄勒冈州恢复了四千多公里长的河道原貌,东面的爱达荷州博伊西城深入内地一千多公里,高于海平面两千米,谁会想到这里一直是三文鱼的老家?每年这些三文鱼跳过了多少激流险滩,逃过了多少劫难才能洄游到这里。可是十年前,只有三条鱼到达博伊西城,爱达荷州毅然把建在三文鱼洄游河道上的8座水坝炸掉,恢复河道原貌。我们这样人工孵化的成活率是95%,而自然孵化不到5%。像我們这样的三文鱼孵化场,西雅图周围有几十家。”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冲到伊萨跨溪边,看着那些奋力前游的鱼,如果我懂鱼的语言,我会大声地喊:“回头吧,一个傻瓜正等着要杀你们。”

  在返回西雅图城里的路上,导游又开侃:“我们美国人有强烈的环保意识,西雅图为了保护三文鱼,一百年前就修了巴拉德水闸。”“得了吧您,那闸是一百年前修的不假,但为的是降低华盛顿湖的水位,腾出地界造房子,这闸绝了多少三文鱼的洄游路,在闸旁开鱼道是五十年前的事儿。”大巴司机搂不住了。一车人都没吭声,长江,珠江,黑龙江,此刻正在我们心中澎湃。

  晚餐安排在一家本地特色的小饭馆,以烹制三文鱼远近闻名,两个月前就订的位,没法改。同伴们全都点了鸡。

  探视之后,离开重症监护室,走出医院,我去到附近的商厦,我想给他买块表。

  在国产品牌的一家专柜选中一款机械表,我确定他喜欢,价位适中,算不上昂贵,否则他会心疼钱;也不算便宜,否则我会心疼给他的不够好。这样的选择,可以让我和他都心安。

  这是他手术后因肺部感染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的第三天,状况并未有明显好转。家人都在做最坏的打算。但是,我却坚信他会醒过来。

  那天下午探视时,贴近他的耳际,我轻轻唤他:“爸。”清晰地看到仪器屏上,他的心跳突然加快。我甚至感觉,握在掌心里的他的手,轻轻动了动。

  尽管医生说,是我的错觉,但我依旧确定,他会在哪一天的哪一刻醒过来,他还有心愿未了,比如,一块新腕表。而我,只想他醒来时对他说:“爸,给,你要的手表。”

  没错,这块腕表,是他入院之前要过的。半开玩笑地,在一次吃晚饭时他说:“闺女,看我这表该换换了,年头太长,越来越不准了,每天不是快就是慢个两分钟。”

  我不假思索,当即应允:“买。”过了两分钟才反问:“干吗又是我?怎么不让你儿子买?”

  他呵呵地笑:“你有稿费赚,比他有钱,舍得买好的。”

  入口的米饭喷了一桌子,我哈哈大笑:“爸,你也太偏心了。”

  是啊,他偏心,明显的。不只偏心,还贪心,想要换手表,并且要好的。而最重要的,他有心计,知道我的软肋在哪儿,一戳就中。

  我的软肋,当然是……连我妈都会说:“就知道,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没错,我欠他的,在我成长的那么多年,仅是物质的亏欠便不计其数。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读初二时,小城里有钱人家的姑娘流行骑那种彩色的酷酷的变速车,班里有了第一辆,我眼热不已。回来一说,我妈眼睛瞪得老大:“那么贵,咱可买不起。”

  他则半天不语,然后静静看向我又失落又不甘的眼神,只说了一个字:“买。”

  真就买了,为此,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全家人集体节衣缩食……

  在我成长的物质并不丰盛的年代,他倾其所有,纵我为所欲为。用我妈的话说,他就是惯着我,没原则。

  所以,早到了该还的时候了。

  我妈坚定地认为他偏心,将他这种行为解释为“以前偏心闺女,现在想过来了,偏心儿子”。他从来不辩解,只是呵呵笑。我亦从来不在乎,跟着他呵呵笑。我没有告诉任何人,他开口索要的时候,我豪气应允的时候,然后我满大街地给他买衣服、买手机、买电动车……的时候,那种满足感,是任何一种快乐都不能代替的。

  只是这一次,手表还没有来得及买,他被查出食管癌早期,很快入院手术。

  他是在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第六天醒过来的,医生都说,奇迹。我并不这样想。

  回到普通病房后,我拿出腕表遞到他眼前:“爸,给,你要的手表。”

  他抬起左手手臂,示意我帮他戴上——他采用的手术方式避开胸,在颈部和腹部各留了刀口,伤到了声带,暂时说不出话来。

  我帮他戴好,他轻轻晃晃,咧开嘴笑了。

  我看着他,76岁的勇敢的他,勇敢地醒过来,让我还可以继续偿还我的所欠,回报他的付出。

  压制了许久的眼泪突然而至。

  【摸鱼儿】

  夜微漾,一掬月光,一曲疏螢星朗。玉管争辉水晶弦,满院玢璜。粹白瓷,昙花袖,小小皎皎折夜长。在水何方?夜露吐珠瑶,谢了庭芳。事事非,吹来的回忆过往,都记眉间心上。(182****2734)

  【轻诵】

  俊貌羽扇纶巾,薄衫浅笑轻音。总喜诗轻诵,殊知才华方众。轻诵,轻诵,只惜十事九空。(153****4555)

  【雨涨船落】

  你是我猝不及防的梦,来自炼狱的惨叫,都不敌,你眉头一紧让人心疼来得真切,追溯到那天,一切都是那么寻常,你不打声招呼,便来到我左边,距我心脏最近的位置,从那以后,少年的心里,便多了一人。(156****9908)

  【离别意】

  千万句,落笔无从说起。犹忆往昔聚:笑里言谈,书生意气,处处皆情谊。而今南北离,东西去,潸然泪下,无处诉别绪!海上明月又起,伊人在何方?(187****0050)

  【你】

  我曾踏足山巅,去追逐你的步伐。我曾跌落山底,去仰望你的身影。我曾想说出口,却败在你眼神间。是你我没有缘分,也许只是你我遇见在一个错误的时间。18岁,你的青春靓丽,我的一无是处。(136****1399)

  【追光者】

  因为你不是侦探,所以我喜欢你的蛛丝马迹都成了秘密。然而我还是会做两件事,一是在你光芒的照亮下变得优秀,二是我喜欢你。(186****1386)

  【轻诵】十事九空不足惜,何況尚有一事成。

  【雨涨船落】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飞入心深处。

  【摸鱼儿】事事非,都作眉间雪融,无须沉溺放任。

  【离别意】人生本就是场欢宴,人来人往,终有散席。

  【你】你的一个眼神,便抵我的千军万马。

  【追光者】你不是侦探,发现不了我喜欢你的蛛丝马迹。

  在哈佛大学,教授太太请教授们吃饭,本科生请教授吃饭,图书馆长请教授吃饭——这样的三顿饭,可能是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真正的差距。

  与Michael Szonyi教授一起吃飯,每一次都是新鲜的体验。新鲜的重点不是吃什么,而是聊什么。这位中文名为宋怡明的老外,目前是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长着一对据说是成功秘诀的善于倾听的大耳朵,操着一口流利的带闽南腔的普通话,在座的学者或吹牛,或争吵,有时甚至不欢而散、拂袖而去,但人们仍然期待着下一次私人聚餐,准确地说,是期待下一次碰撞的话题。

  我没有想到这一次饭局的话题主题,关键词居然是:“世界一流大学”与“吃饭”。

  01哈佛大学的第一顿饭:教授太太请教授们

  “哈佛的教授太太文化”,其经典代表就是太太经常请各位教授到家里吃饭。

  哈佛学者把这样的吃饭叫作“读书会”,几乎每周都会在一个教授家举行,教授太太就是当然的女主人。所有的与会者都觉得受益匪浅,因为无数的选题、灵感都来源于此。吃饭的可能是同行,也可能是不同学科的学者,你可以想象一下:吃饭聊天的有历史学教授、语言学教授、天文学教授、神经学教授,他们可能聊什么?

  邬教授对高等教育的研究有一个“鸽笼理论”:现代高等教育随着学科分类越来越细,不同专业的学者越来越困在自己的鸽笼里。出路就是要为鸽子们提供“广场”。教授太太提供的客厅饭局,就是这样的跨学科“广场”。

  我不由得想起梁思成家的客厅,和他美丽的太太林徽因。

  教授太太文化的背后其实有若干支撑。

  首先,教授的房子要足够大。如果教授住的就是鸽子笼,恐怕没办法高朋满座。

  其次,教授的工资要足够高。教授太太无须上班挣钱养家糊口。如果太太带着一脸疲惫下班回家,应该没有多少心情张罗大家吃饭。

  当然,最重要的是教授太太文化品位要好。如果家里只有鸡飞狗跳,恐怕没有人敢上门。

  宋怡明对郑教授的说法做了修正:首先,“哈佛教授的太太文化”这个概念本身就不太准确,哈佛教授相当一部分也是女性。更重要的是,在他印象中“太太文化”早已不存在,如今一些教授的读书会,早就改在餐馆里了。这种“太太文化”的衰落,在宋教授看来绝对是好事情,它代表哈佛的父权文化已经被打倒。

  不过,好事情也有代价,代价之一是原来一些好的校园文化传统也受到攻击。宋教授强调,今天的哈佛应该想办法让原来的凝聚力恢复,但这绝对不等于说要让所谓的“太太文化”恢复。

  特别要说明的是,与其说“哈佛教授的太太也要出去上班了”,不如说“哈佛教授配偶也要去上班了”。哈佛教授的配偶想欣赏更丰富的生活,不一定要做家庭妇女,宋教授认为这是个值得赞扬的现象。

  02哈佛大学的第二顿饭:本科生请教授吃饭

  宋怡明认为哈佛最值得骄傲的文化是本科生文化。哈佛致力于让本科生成为大学的主人。他举的一个例子,居然也是吃饭。

  哈佛会给每一个本科生一笔钱,专款专用,就是请教授吃饭。有一段时间,教授们突然发现自己被密集邀请,一打听,原来学校食堂员工罢工了。

  好些大学的问题就是:本科生见不到教授。越是名牌教授,越不给本科生上课。据说,某985高校有一个博士研究生,导师是院士,一直到毕业,都没有单独和导师说过一句话。

  哈佛对本科生的好,没有吃亏。据说哈佛的校长做过调查,对哈佛的捐赠,比例最大的来自本科生校友,而且这些捐赠也有相当比例要求直接花在本科生身上。这就是良性循环!

  我曾经写过一篇转发率极高的文章,题目就是:《厚待自己的学生,就是厚待学校的未来》。那些校长办公室有空调,却舍不得给学生开空调的大学,别指望他们毕业了,还会热情洋溢地给你捐款。他们在大学已经热够了!

  03哈佛的第三顿饭:图书馆馆长请教授吃饭

  宋怡明认为哈佛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所有人员自觉为教授服务。他得意地宣布,目前哈佛大学图书馆有关金门的书籍全世界最多!原因就是他在研究金门,而每年哈佛图书馆馆长都会请他吃饭,问他需要买什么资料。

  我问宋怡明:“是不是看你是费正清中心主任,图书馆馆长对你特别殷勤?”他连连摇头:“我还是副教授的时候,图书馆馆长就这样做了,这是他的日常工作。”

  “这要吃多少饭啊?”我惊叹。

  宋怡明误解我是在谈钱,他笑了:“吃的是快餐啊,没多少钱。买书才花钱!”

  哈佛大学整个行政保障系统都明白:大学教授的需要是最重要的需要,大学教授的时间是最宝贵的时间。因为,大学教授是哈佛最值钱的资产。

  三顿饭的故事讲完了,要强调的是:大学不是请客吃饭,哈佛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这里。三顿饭没有什么了不起,了不起的是这三顿饭背后的大学文化。

  看一所大学的文化基因,不一定要在其核心地带寻找,其边边角角留下的痕迹,也许最能反映出文化渗透在骨髓里的力量。

  教授太太请教授们吃饭,本科生请教授吃饭,图书馆馆长请教授吃饭,分别对应着三个共同体:大学的学术共同体、教学共同体与行政共同体,它们一起建构着整个哈佛的大学共同体。

  三顿饭请客的共同对象,都是教授,显示出教授是大学的重心。解决好教授这个大学重心,才能解决好学生这个大学中心。因为教授是大学最重要的生产力!

  川流不息的中国大学管理者到哈佛考察,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关注哈佛的文化。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人家的实验室、图书馆,哪怕是把整个课程体系、人事政策、管理制度照搬下来,可能仍然是画虎未成反类犬。

  出于记者出身的本能,我问宋怡明,说了这么多哈佛的好,那么哈佛的不好在哪里?

  宋怡明愣了一下:“可能是对年轻教师的剥削。”

  我似乎发现了漏洞:“你一直强调,哈佛文化的精髓就是建构哈佛身份认同的共同体,那么,这些年轻人对哈佛的认同在哪里?”

  宋怡明坦率地笑了:“这和我刚刚讲的真的有一点矛盾,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小时候的电视台很坏,故意将《圣斗士》跟《美少女战士》放在同时间播。月野兔每次脱衣变身都让我浑身打激灵,可我又实在好奇:一辉死了能复活几次?紫龙是不是装瞎?阿瞬到底是男是女啊……选择恐惧症的病根就是那时落下的。

  直到我得知两全其美的秘诀:《美少女战士》每集的变身时间固定,刚好是《圣斗士》插播广告的空当……只看变身,即刻切回,星矢才刚戴好头罩。

  秘诀是住一楼的孩子告诉我的。他跟我同岁,名字我早忘记,也或许我从未问过。印象中他的脸很白,头发因缺锌泛金黄。

  “以后你就叫冰河。”我说。

  “那我叫你什么? ”

  “星矢。二代圣衣的。”我补充。 首次对话,隔着冰河家的防盗铁窗。想不到,往后每次都是。

  本来说好一起练拳,尽快升黄金圣斗士,他却永远被锁在那扇铁窗后。冰河的爸妈在他连青铜圣斗士还不是时就离婚了,他爸去了美国出劳务,他妈在南方做服装生意,只剩爷爷带他。爷爷年纪大,担心晚上不安全,干脆不放孙子出门。一起寻找黄金圣衣的计划,就那么搁浅着。

  隔着铁窗,冰河问,“你会天马流星拳吗? ”

  我当即耍了一套,动作要领基本偷师每早在电视里喊“天天跟我做,每天五分钟”那个马华。

  “钻石星尘拳你得抓紧练了。”我叮嘱。因为那招是最难的,胳膊要学鸟翼,波浪式地摆动,对身体协调性要求很高。

  几天后,我跟三个大孩子围扇奇多圈,我赢了太多,他们耍赖,竟围殴我。

  冰河站在铁窗前,大声喊:“快出天马流星拳啊!”我痛苦地望着他,心想,我不配当星矢。

  预料不到,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冰河摆动起双臂,做出一个标准的钻石星尘拳pose,一股强大的、极具威慑力的气流隔着铁窗依然感受得很真切。三个大孩子果然被镇住,愣了足足三秒,才继续揍我。

  我相信,如果没有铁窗,冰河一定会出手相救,这顿揍挨得不赔。

  几年后,我在初一的课后阅读上看到一则鸡汤故事:雪莱被壮汉暴揍,拜伦替他出头,壮汉笑问你以为你俩联手就能打过我吗?拜伦答,不能,但作为朋友,我敢陪他一起挨揍。合上书,我暗自不忿——这故事明明是抄我跟冰河嘛。

  但我对不起冰河。他替我出头没几天,他不小心弄坏了我隔着铁窗借给他的擎天柱,我跟他绝交了。两个月后,他爷爷带着他搬走了。之后听邻居说,他被送去美国找他爸爸。

  再往后,有过直接欺骗我的朋友,也有过形影不离又形同陌路的,志趣不合一拍兩散。曾经最心寒的,是我觉得本该在某一刻站在我身边的人,选择躲得远远的。

  我一度想不明白,友情究竟该如何节制,才不会让羁绊沦为拖累。

  进入社会,渐渐也学聪明,交朋友的首要智慧是保持距离,话不说死,事不做绝,情分深浅心中自有笔账,只要有条不踩人上位的底线。危难时伸手的要记得还,睁只眼闭只眼的也不要记恨。

  某一时刻,我总是想起冰河。

  生活毕竟无法像拜伦和雪莱的鸡汤故事一样完美。失去联络后,我再没能找到他。只听说他留在了美国,辗转打听,终于要来一个MSN号码。

  我发过几个信息给他,是动图,兔斯基波浪式抖动双臂的那个,看起来很像冰河出钻石星辰拳的模样,隔着铁窗。始终没回应。

  每个人的身体和意志,总有被现实的铁窗框死那一部分,想施展手脚就无暇自顾,很少有人能一边追求月野兔一边救朋友于水火。那些曾经在人生不同阶段共度过美好时光的朋友,也都没来得及告别。那些没能为你挺身而出,没能为你两肋插刀的人,也都不该埋怨。毕竟,插自己一刀是很疼的。换了自己,一样未必做到。

  毕竟我不是星矢。还好我有过一个朋友,叫冰河。

  在最危难时,他无力拯救我,可作为我的朋友,他没让我丢脸。这样已经足够了。

  最近和一个哈佛毕业的年轻人讨论,美国每年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辍学,辍学里的人不仅有终成大器的精英,更多是失去方向的孩子。

  但为什么其中最有名的几个人有两个(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来自哈佛?

  她说,哈佛录取的学生非常重要的一关是面试。考官挑的都是一帮“自命不凡”之徒,而辍学的一般又是其中最狂妄的。

  哈佛选人的能力恐怕远远超过它的教育能力,选的不仅是学习能力,更在于申请人的志向。教育最难的是如何激发一个学生的“志”。

  我接触过很多天资过人的孩子,但是上了大学就失去了学习动力和目标,变得迷茫,而且从本科阶段越往上这种情况越多,十个哈佛博士生至少有三个退出了。

  20世纪80年代末,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还专门举办了一个项目,帮助对本专业丧失兴趣的博士生转行,包括创业。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读到博士了不想读了,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失败”结局。怎样培养或激励学生的志向?我不知道谁真的有答案。

  但我觉得有个简单的办法,老师和家长必须尽量用好,那就是榜样、偶像、明星——大多年轻人都会有偶像,常常不自觉模仿偶像的言行,自身的行为习惯随之改变。但是现在的教育工作者遇到一个普遍问题:一时找不到当代学术界或政商界,对社会真正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作为偶像。在我成长的年代,年轻人的偶像不是革命英雄就是华罗庚这样的科学家,不过那个时代恐怕很难简单重复了。

  怎么办?一个比较现实的办法:与其任由孩子们追影视明星,不如柔性地引导他们去关注体育明星。首先,影视明星的工作就是“演”,有剧本有“人设”,展现给大众的是一套严密的工业体系包装推广后的形象。

  体育明星的成就则更真实有力,过的是没有剧本的生活,他的“殊死搏斗”、心理上的失败迷茫、成功的狂喜都能在赛场上一览无余。体育是人类社会竞争与合作的缩影,尤其是直接竞争类的体育项目,如果一场比赛有你喜欢的明星,你不仅会看,而且整个过程跟他绑在一起,心情比他还跌宕起伏:看他是如何在被強敌压制时逆袭翻身的,他是怎样克服心理和生理障碍的?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竞赛把人生的很多矛盾和解决方式,高度聚焦式地展现在你面前,对孩子而言是非常生动的高浓度的人生教育课。

  而且如果你持续地热爱一个项目或长时间关注一个明星,还会看到丰富的人生百态:比如李宗伟与林丹之间“既生瑜何生亮”的唏嘘,比如中国女排如何团结一致,紧盯对手,抛开所有杂念后拼搏出的光芒,这就是体育的魅力!体育明星,这帮竞技场的胜者,也正是像哈佛面试官最爱的那样,是这个社会最自命不凡,最狂妄的志向远大者。

  这种斗志,是我们教育者在课堂上最难教给学生的,只能让孩子们在现场近距离观看体育明星的“ShowTime”,从中体悟,这恐怕是娱乐明星很难激发的。

  更重要的是体育明星还会激发孩子多参加运动,孩子们会在球场上模仿NBA明星的经典酷炫动作。

  很多人学羽毛球、学游泳,也会反复观看林丹、菲尔普斯的比赛视频……在一个娱乐为主的年代,追一个体育明星也是不错的偶像选择。

  中国传媒大学一直是我梦想中的学校,无奈高考分数不够,只好在家乡的211高校学习“汉语言文学”,也就是传说中的“中文”专业。偏偏我贼心不死,终于在大四的时候,如愿考取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专业,成为一名“预备编剧”。印象中的传媒大学:帅哥美女,名人众多,里面人人张牙舞爪,放荡不羁。对于我这样一个人生前二十二年全都在家乡度过,并且有强烈社交恐惧症的人来讲,在收到传媒大学录取通知的那一秒,我内心是万分惶恐的:既自卑,又畏惧,甚至在某一刻我会想,要不干脆把这一纸通知书撕掉,重新考个武汉本地的学校吧?

  海底捞服务包你满意

  海底捞火锅以贴心周到的服务出名,如果你提一句想吃冰激凌,服务员会立马下楼给你买可爱多。而中国传媒大学,是出了名的“海底捞大学”。

  就在昨天晚上十一点的时候,我们宿舍灯坏了,对着开关和灯管摸索了半天,大家一致认为我等凡夫俗子已经无力回天,室友只好在微信公众号里提交了维修申请,还念叨着“只有等师傅明天来给我们修了,今晚正好早点睡”。

  我们借着手机的手电筒光亮,在黑暗中摸索着刷牙洗脸,我刚刚爬上床铺还未躺下,就听到有人敲门,这么晚了,又是哪个同学来串门?

  “你们宿舍是不是提交了灯管维修申请?”

  竟然是来给我们修灯管的维修师傅!我和室友忙不迭打开门,将师傅迎了进来,从提交申请到上门维修,前后不过十分钟,学校的办事效率让我们折服。

  传媒大学美女众多,校内专门修了一架天桥,以便女生课后能够安全回到与校园仅有一街之隔的寝室楼。为了给广大女同学谋福祉,学校还把一部分男厕改成了女厕,我总能在上课的那层教学楼发现,女厕旁边还是女厕。关于海底捞大学的传说,可不止这一两个:宿舍空调、WiFi全覆盖,独立卫浴各项设施一应俱全,到处可见的咖啡厅……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办不到。

  我以为玄幻小说在这里活不下去

  来到传媒大学读书,我秉承的宗旨是:要合群,如果某件事情我没把它做好,那一定是我自己的问题。

  第一堂剧作课,教戏剧的赵宇老师让我们每人编写一个故事大纲,并且要在课堂上念出来。我热爱写玄幻小说,但听说传媒大学的老师更鼓励学生写作现实题材的作品,周围的同学几乎都选择了现实题材进行创作。为了跟大家一样,以及迎合老师的胃口,我硬逼着自己写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现实题材故事。

  赵宇老师听完我的故事后,十分惊讶地问:“李好你怎么写成这样了?”

  我只好解释说自己只写过玄幻小说,从没搞过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赵宇老师便让我交一个玄幻作品给他,我慌了——同学们都写现实题材作品,他们一定觉得玄幻是非主流,我不能跟大家不一样啊。

  怀着忐忑的心情直到下课,赵宇老师在我准备离开教室的时候叫住了我,我以为他要对我展开苦口婆心的“批评教育”,没想到他却语重心长地劝慰我:“李好,你没必要跟其他人一样,如果为了迎合老师的口味而放弃你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就太可惜了。你完全可以进行你自己的创作,艺术本来就是自由的,好比你不能让齐白石去画列宾那种风格的油画,就算齐白石能画出来,他也不再是齐白石了,而且他也成不了列宾。”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老师又说:“艺术也没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今天是非主流的东西,也许明天就会变成主流。作为一个创作者,你能用你的作品打动我们,那你就成功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莫过于此了。我重新交了一个玄幻故事大纲上去,没想到受到赵宇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写电影课作业的时候,我坚持写了一个玄幻題材的剧本,意外地获得了广电总局年度青年编剧的奖项,成为我们班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管你是贾樟柯还是张艺谋,不行就得下台

  在传媒大学,自由和个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如果你不想来上课,只要给出一个你认为做这件事情比上课更重要的理由,能够说服老师就行。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隔壁班有个男生对闭卷考试的行为感到不满,当即写了一首歌,用吉他自弹自唱,录制了视频发到网上。歌词意思大概是:去你的考试,我们需要追求自己的自由云云。该科目老师看到视频后,竟然真的取消了闭卷考试,改成交一篇论文了之。

  在传媒大学蹭课,老师和同学们通常会抱着一种“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心态来欢迎你。我蹭课的次数多了,倒收获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那天,我急匆匆地从后门溜进教室,身体还未坐稳就听见了熟悉的声音,抬头一看,讲台上的老师竟然是央视某著名主持人!

  来传媒大学的嘉宾,不管你是贾樟柯还是张艺谋,只要底下的观众不满意,大家就会一起发出嘘声,让他下台,或者往台上扔纸飞机表达自己的不满。

  我有幸见识到传媒大学的特色传统文化,是在某歌手来表演的时候。他在台上奋力唱着,但歌声实在难以入耳,底下的同学纷纷拿出纸飞机向他扔去,他被砸到身上的纸飞机激怒了,直言“我从未见过素质这么差的观众”,学生立即回应道:“我们从来没看过这么糟糕的表演。”

  广场上随处可见正在拍片的编导专业的学生,在湖边练习着“八百标兵奔北坡”的播音系帅哥美女,在路边随便拉个人就侃侃而谈的新闻系学子……

  传媒大学的自由、包容和热情感染了我,并且治愈了我的社交恐惧症。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遇见和错过的过程,来传媒大学念书,是我最不后悔的一件事。即使将来离开这里,我也会带着传媒大学特有的自由和个性,踏足这个世界,勇敢地做自己。

  朋友告诉我,她去参加婚恋网站举办的线下郊游活动,有个游戏十分搞笑,是叫大家接龙说4S店的名称,女的一概都是宝马、奔驰、劳斯莱斯,男的一落千丈,全是国产车,雪铁龙、富康、长安、五菱宏光,最好的是国产大众。

  朋友白眼翻到天上,我的天哪,就这些人,土得要命,矬得要死,居然都敢上来问我要电话,我没到一小时就逃走了。

  她想讨论的是以往一贯的话题:男人质量这么差,女人还要恋爱结婚那不是跟断崖跳海差不多吗?

  不知道为什么我有点笑不出来,不对劲呀,为什么去参加相亲的男人,要特地说出五菱宏光这种名字?他难道不知道迈巴赫,不知道迈凯伦,也不知道法拉利?

  事后一拍脑袋,把信息整合了一下,这应该就是网上沸沸扬扬传说着的,月薪五万过得像五千的程序员团队吧。因为不肯把钱花在任何消费项目上,整个人看起来就像土老帽,穿着最便宜的优衣库格子衬衫,顶着一头几天没洗的头发,这种男人跟在身边,真是太丢人了。

  这是我的朋友,一个三十岁女生的看法,背着两万的包旁边跟着这么一钱不值的男人,别人不会怀疑我的包是假的吧?一个屌丝男会让女人的一切华美装饰,看起来都像廉价货。

  我很理解朋友为什么会起身飞奔,她以为自己真的碰上了月薪两三千的男人,其实是不太了解目前的经济形势。

  有钱上婚恋网站充会员的男人,模样再土再矬,应该也都是有钱人,具有需要找一个女人结婚生小孩的刚性需求。

  因为他们涨到上千万的学区房,一百万的停车位,都需要有人继承,他的奋斗才算有了各种鲜活的意义。

  仔细一想,程序员不管赚多少钱,其实都长了一张跟我爸妈一样的脸。喜欢不享受的人生,喜欢自己能省一分是一分,衣服买贵的干吗,我又不到哪儿去;鞋买好的干吗,舒服就行。这辈子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买房子。

  把所有钱省下来买房子,买好房子后,一心仰慕着另一套房子,体现出一种宅属性,别的无所谓,房子好才是真的好。

  恰恰跟现代妇女,宁愿连吃一个月豆腐乳,也要买一只LV包的挥霍属性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女人三十岁还在租房子,一想到买房就觉得:啊呀,要这么多钱,以后要过这么节俭的生活,我还没有准备好。等等吧,听说房价会跌的。

  其實不会,她很可能三十岁后还在租房,因为早就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机,也就是她在二十七八岁最贪慕虚荣的时候,买了无数的包,无数穿一次就扔的衣服,交了几个从来没有下文的男朋友。

  程序员的老婆没有她这款,固然里面有几个耳聪目明的小姑娘,抓到朴素直男过上阔太生活,但这种容易改造的货色,一般刚刚上市就被女人们蜂拥抢走了。

  大部分程序员的老婆,都极端朴素,跟老公完全保持一致,素颜,扎个没什么精神的马尾,和老公穿同一个牌子的运动服,多半是商场或者网上搞活动打折一起买的。家里只有小孩还有个人模样,两口子就像两头辛勤又焦虑的牛,一只忙着耕耘,一只忙着驮送幼童辗转各种兴趣班。

  可是对我朋友那种女生来说,这样的生活,纵然有千万家产又怎么样?刚订了去欧洲旅行机票的朋友说:我是绝对不会给他们电话的。

  是的,那跟自杀式爆炸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身为白领的你总是被同一办公室的同事模仿:你穿什么式样的衣服,同事也买一件同款;你看什么电影,同事也紧跟着看。你会不会因此感到很不爽呢?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指出,人有两种相互对立的强烈需求,一是归属感,二是独特感。在这个例子中,身为白领的你属于一家公司,已经有了归属感,于是就需要在所属的群体中标新立异。而你的同事总在模仿,就削弱了你的独特性,所以导致你不开心。

  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及其同事做过一个实验。他们问一组消防员和一组工商管理硕士生,如果朋友买了与你的车一模一样的车,你有什么感觉?消防员往往说:“那好啊,我们可以组织一个爱车俱乐部了。”工商管理硕士往往说:“我觉得朋友背叛了我。”

  社会心理学给出的解释是,对于蓝领階级,同事选择了类似的东西,可能被视作亲和性的表达;而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别人选择与自己类似的东西,会被认为毁掉了自己的独特性。

  在杂志上读及一则寓意深长的短文。

  作者忆述,当年求学时,校园中两名老师留给学生截然不同的印象。甲凶巴巴的,纪律极严,课堂内鸦雀无声,课后作业数不胜数,学生们背地里喊她“母老虎”,谈起她时都咬牙切齿。乙呢,刚好相反,外号是“圣诞老人”,一迈入课室,闲话一篓篓,功课半点无;在课室内,人人谈笑风生,皆大欢喜。

  现在,这位离开校园好几年的青年,以深思熟虑的冷静笔调写道:

  “当年为我所痛恨的老师,给了我一把锋利的剑,使我进入武林后有了充分的自卫与攻击能力;那位大家都喜欢的老师呢,给我的却是一把玩具刀,当初爱不释手,然而,真正想用它而拉它出鞘时,却发现它一无是处!”

  寥寥数语,醍醐灌顶。

  许多当教师的,都有共同的经验,每每把作业分配给学生,他们都会如吞黄连,叫苦不迭:“哇!这么多!”

  这个惊喊声,凝聚了无限的厌烦、无奈与不快。只是,他们没有想到,教师教导的,是整整五个班的学生,每班40人,每份作业一分配下去,教师便得苦苦地伏案改上两百份!

  对于负责任的教师来说,明明知道学生不喜欢额外的作业、明明知道学生痛恨如山的测验,当然,他们也清清楚楚地知道,多一份作业、多一份测验,也就意味着多一份辛苦、多一份操劳,可是,俯首为孺子牛的他们心甘情愿。

  將一把把精心铸造的利剑送到一批批学生手上,安心地让他们去打天下。至于学生是不是心存感激,那是不重要的。

  肯定的是,有一天,当莘莘学子扬起锋利的长剑而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亮丽的虹光时,他们当能在灿烂的光影中看到老师欣慰的笑脸。

  投资圈里有一个名人,叫王冉。有一次,哈佛大学科学院的院长跟他说到一个现象:

  原来到哈佛大学挖人的,都是其他高校,比如耶鲁、斯坦福,但最近有个变化,来挖人的都是大公司,什么苹果、谷歌、亚马逊之类的。

  这个变化背后,其实是一个大趋势。过去,做学术和做企业应用,在知识上是高度分离的两个行当,但是现在要合流了。

  这意味着什么?王冉说:

  第一,大公司对世界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它们和政府之间的博弈会越来越复杂。

  第二,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会越来越快,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成为巨富。

  第三,这也是我最关注的。就是人类的学习方式,也會发生巨变,学校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圣殿。公司组织没准会演化出新形态的终身学习的大学。嗯,我们好好努力吧。

  浙江横店影视城的面积仅有 30平方千米,每年却有将近200个剧组进场拍摄,一年需要使用的群众演员达30余万人次。

  对于毫无表演基础的群众演员来说,最容易上手的,莫过于在战争片中跑龙套。没有台词,不需要演技,只要枪炮声一响,在镜头前应声倒下就行了。扮演死人的戏如此轻松简单,劳务费、工作餐一样不少,还可额外拿到20元的小红包驱除晦气,通常这也是群众演员挤破脑袋想要的角色。

  不过,同样是群众演员,同样是扮演死人,酬劳却大相径庭。最底层的群演,一天8小时48元;接着是群众特约,一天80元;然后就是特约,一天150~300元的叫“小特”,400~800元的是“中特”,800元以上的就是“大特”。大特不到100人,酬劳最高的一天可以拿到5000元,还能在演员表上露脸。

  别以为群众演员资格越老越值钱,剧组开的酬劳再高,也没有一元钱是为你准备的。道理很简单,扮演一个死人和演好一个死人是不一樣的,剧组的酬劳当然不是白给的。人活着,肯定会有本能反应,但死人是没有的。死人从山坡上滚下来,手脚不会打弯,只会僵直地滚下去。人在奔跑时,中枪不会立刻倒下,而是会踉跄着向前冲几步扑倒在地。中毒的人死前会痛苦地痉挛,面部狰狞,眼球突出,用手卡住嘴巴,连鞭炮炸裂的纸屑打在脸上都不为所动。

  这些话说起来容易,但让一个大活人演得惟妙惟肖是不容易的,能做到的人就是日薪200元的小特。为了演好一个死人,他们一有空闲就会往医院重症病房和太平间跑,近距离观察人死亡的过程和细节。晚上收工回来,只要听说哪里发生交通事故或者斗殴案件,再晚、再累,也要披衣直奔现场,以至于经常被人误以为是肇事者。

  再看看日薪500元的中特是怎么做到的:瞳孔可以慢慢放大,然后慢慢缩小,即便用强光照射,眼睛也是直直的,整个过程可以持续1分钟。

  一些群众演员,一到片场穿好戏服,就找地方躲起来睡觉,到了拍摄自己的戏份时,才懒洋洋地在镜头前走场,不时闹出穿帮镜头的低级笑话。像这样的群众演员,48元的日薪不给他们,那该给谁呢?

  人生如戏,其实,“死跑龙套”的和你我并无多大不同,你用功了,不见得能做到,但是你哪天做到了,那一定是用功了。

  世上没有一元钱是为你准备的,你得到的每一元钱都是有道理的。

  一个医生告诉我,有些人长了一个小小的肿瘤,凄凄惨惨地死去了;有些人带着一个大大的肿瘤,却嘻嘻哈哈地活着。他的结论是:肿瘤是否大不重要,心是否大,能否盛下肿瘤才重要。

  一个医生告诉我,有的病人一见面就涕泪横流,跪地磕头,连呼救命。但一旦出现问题,便立即翻脸,破口大骂,胡打乱闹。他的结论是:凡是拿自己的尊严不当回事的人,肯定拿别人的尊严更不当回事。

  一个医生告诉我,有些病人意志坚毅,心境开朗;给他们看病时,能使自己受到强烈的感染,精神开始振奋。他的结论是:不但教学能够相長,医患也能够互补;这样的病人是一种特殊的医生,能给医生治病的医生。

  一个医生告诉我,有的平时生活方式健康的病人对药物非常敏感,往往几片药就使小恙痊愈,一个疗程就能把沉疴祛除。许多人惊奇不已,医生更是喜出望外。他的结论是:这些病人有一种特效药,这种特效药不在别处,就长在病人自己身上。

  一个医生告诉我,本科病是医生最熟悉最有把握治疗的病,医生却最容易得本科病。比如治肾病的爱得肾病,治心脏病的爱得心脏病,治精神病的爱得精神病。他的结论是: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你都在吸引着长期关注的事物成为你存在的一部分。

  古时有一位先生,学问高明,弟子众多。有一天,先生在园中散步,倦了,就坐在一株无花果树下乘凉。偶一回头,见地下种着西瓜,那斗大的瓜,却生在又细又脆的藤上。看那无花果树,树身极粗,所结的果子却又极小。

  那先生看了西瓜,又看了无花果,心里忽然起个念头,想道:据我的意思,造物应该把西瓜结于无花果树上,才觉相配。说着,立起身来,把无花果树,用手摇了几摇,说道:“你的枝干很硬,若结出西瓜大的果子,也载得住,怎么天倒叫你生这小果子呢?”又走到西瓜田里,把瓜蔓轻轻一拉,早断了几根,便說道:“你这样软弱细小的东西,偏结了这般大的瓜。你若结了无花果般大的果子,才觉相配。天公真真颠倒,我看万物的位置,不称的多着哩!”

  先生说完这句话,仍回到无花果树下坐了。刚刚坐定,一个无花果落将下来,不偏不斜,恰恰打中先生的鼻,鼻尖上早红了一块。先生顿时大悟道:“我知道了,天生万物,各有各的用处,也各有各的道理,决不会颠倒弄错的。假如照我的话,把这大西瓜结在无花果树上,我这面孔,早已打坏,或者竟至丧命。幸而是小果子,不过小伤罢了。可知世界上的万物,造物都把它安置得十分妥帖,我们何得妄去议他。”

  今天你参加市演讲比赛,没能进入决赛,我和你的母亲一起去地铁接你,不是为了安慰,而是为了鼓励!记得你上车时,我问你的第一句话吗?我问:“你是真输了,还是没有赢?”你当时不解地说:“这有什么区别?”我没回答,只是再问你:“下周的另一場比赛你还打算参加吗?”你十分坚决地说:“当然要参加。”于是我说:“那么你今天是没有赢,而不是输了!”

  一个输了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输,就不是真输,而是“没有赢”。相反地,如果他失去了再战斗的勇气,那就是真输了!

  小时候,我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里面说“英雄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击败”。当时只觉得那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却不太了解深层的意思。后来我又读尼采的作品,其中有一句名言:“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我也不太懂,心想,已经受苦了,为什么还要被剥夺悲观的权利呢?

  直到自己经过这几十年的奋斗争战,不断地跌倒,再爬起来,才渐渐体会那两句话的道理。

  英雄的肉体可以被毁灭,但是精神和斗志不能被击败;受苦的人,因为要克服困境,所以不但不能悲观,而且要比别人更积极!

  据说徒步穿过沙漠,唯一可能的办法,是等待夜晚,以最快的速度走到有荫庇的下一站;中途不管多么疲劳,也不能倒下,否则第二天烈日升起,加上沙土炙人的辐射,只有死路一条。

  在冰天雪地中历险的人,也都知道,凡是在中途说“我撑不下去了,让我躺下来喘口气”的同伴,必然很快就会死亡,因为当他不再走,不再动,他的体温会迅速降低,跟着就被冻死。

  当你的左眼被打到时,右眼还得瞪得大大的,才能看清敌人,也才能有机会还手。如果右眼同时闭上,那么不但右眼也要挨拳,只怕命都难保。

  在人生的战场上,我们不但要有跌倒之后再爬起来的毅力,拾起武器再战的勇气,而且从被击败的一刻,就要开始下一波的奋斗,甚至不允许自己倒下,不准许自己悲观。那么,我们就不是彻底输,只是暂时地“没有赢”了。

  香港中文大学有好几个图书馆,最大、书最全的那个靠近山顶。每次我都要乘坐校巴,下了校车直走两分钟,就是图书馆。去了几次,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下午两点左右,紧挨图书馆大门那条偏北的小路总会被封住,一位穿着高帮胶鞋戴着胶皮手套的清洁工举着水管,反反复复冲洗地面和路边栏杆,耐心而仔细。

  起初我不以為意:想必是香港人爱干净,勤于清扫路面,单是图书馆前浅浅的喷泉池里的落叶就隔三岔五地打捞,保证水清得一眼见底。可是,后来每次路过都见这番情形,我就不禁犯嘀咕了:再怎么洁癖,也不至于天天如此吧?冲洗路面,是既费水又耗力的。而且,为什么只清理偏北的这条小路呢?

  清洁工走后,路障移开了,我好奇地走过去,上上下下打量着那条普通的路,想理出点头绪。仰起头,一个个燕巢如秋日枯草映入眼帘——哦!我恍然大悟。冲洗路面,是为了清理燕子的排泄物。

  那条路紧贴图书馆正门,上方是图书馆二层凸出来的部分,像旧时的屋檐。

  仔细想来,香港中文大学的动物还真是与人异常亲近:操场的草坪时常被一群群不知名的鸟雀霸占,它们蹲在那儿悠哉啄食,有人路过时才蛮不情愿地挪一下身子。

  荷塘边的樟树、榕树、相思树上,动不动就蹿出一两只猖狂的松鼠,有次还吓了我一跳。与动物建立信任友善的关系,是种多么美好珍贵的体验呀。

  我以前没近距离观察过燕巢,不知道它们这样娇小简陋,朴素得甚至有点寒碜,简直……简直是团成块儿的秋日荒草嘛。

  说来也怪,北京的乌鸦很多,北师的乌鸦则尤其多。或许与风水脱不开干系吧,与此相关的种种传说听起来都是邪乎又刺激的,编纂成书都绰绰有余。那时候,我最怕看冬日傍晚的天空:一抬头,在裂纹般光秃秃的枝丫边,猛地漫过一大片黑色,伴着疹人的“啊啊”鸦叫和刺骨妖风,好不凄凉惊悚。我总觉得乌鸦的声音像一声声惨叫,好像突然被人捅了一刀那般痛不欲生。“啊!”出其不意,由重到轻,拖着短短的尾音,带点阴郁的黑色。学校东门和图书馆南门的路有两排高耸的法国梧桐,那正是乌鸦们的最爱。因此在冬天的夜里,这两条路我都是不怎么敢走的。不是怕什么灵异事件,而是怕从天而降的……“白色染料”。同学若被砸到,习以为常地耸耸肩回去洗头罢了。要是有无知的人把车停在树下,第二天,纯色车身便有了斑驳的花脸,煞是好看。日积月累,学校东门的路被层层叠叠染成了白色,北师人戏称为“天使路”。这,也就是“天使伞”名称的来源。

  香港中文大学不忍心赶走栖息房下的燕子,宁愿不辞辛劳地天天冲洗地面;北师大不忍心赶走无家可归的乌鸦,拱手让出校园供它们“涂鸦”。北师大的“天使路”太多,北方水资源又紧缺,固然不能像香港中文大学那样讲究体面,天天洗地,但两所学校的包容和仁爱精神竟如出一辙。

  黄昏时分,我走出图书馆,听到欢快交织的鸟鸣。环顾左右,屋檐之下徘徊着许多燕子的倩影,好像初进家门的小孩迫不及待向家人讲述一天的见闻。已是十一月的初冬,身处南方的我还穿着短袖和单裤,而北京的朋友却已把羽绒服从箱底翻出来了。料想此刻北师大的天空,依旧是暮鸦归巢的场景吧?而这次,我终于不再感觉凄惨悲哀。

  燕子和乌鸦,都回家了。

  支付、识别身份、保护个人数据、银行账户管理,甚至出入管制区域……如今,技术已经成熟,能够通过指纹、声音、虹膜来辨识身份,而且迅速、简单、安全无差错、费用低廉,这一前景听上去是不是无比诱人?

  2016年,生物密钥市场估值为45亿美元,其中90%以上份额为指纹所占据,2017年卖出的手机里,使用指纹锁的超过一半。今年4月,法国里爾的一家商业中心与银行合作,首次测试指纹支付。此外,包括法国汇丰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允许用户通过最新款iPhone上的指纹传感器TouchID来进入个人账户。可以说,2017年,是生物密钥的应用元年。

  而且,大众对这一时尚趋之若鹜:一项针对超过14000名欧洲人进行的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二的人希望使用生物密钥来完成支付,81%的人认为指纹认证是最安全的手段。

  大错特错!科学家和黑客如今都十分肯定:盗用指纹根本不是难事,原因简单至极——相机画质日新月异的进步。

  “拍照时别再摆出表示胜利的V字手势了。”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教授越前功的警告可能令你发笑。然而他专门就此课题所做的研究表明,指纹被盗的威胁真实存在。“在距离对象5.4米处用一台2000万像素的相机拍摄,我们就能从照片上复制出指纹来。用iPhone5的话,只要距离在30厘米内也都是小菜一碟。”而且,像素还会不断提高。越前功表示:“只需制作一只硅胶或其他材料的假手指,贴上偷来的指纹,就可以轻松骗过市场上所有的传感器。”看似万无一失的技术方案竟如此脆弱。

  更不可思议的是,在社交网络上,人人都自觉自愿地展示自己宝贵的生物特征信息。

  “网络盗用的威胁真实存在。”法国南巴黎电信学院教授伯纳黛特·多利齐评价道,“用一张Facebook照片骗过脸部识别软件已经不是天方夜谭。”那么指纹呢?“目前社交网络上显示的照片都压缩得很小,但它们的分辨率呈指数级提升,想必很快就能在网上找到任何人的指纹。”越前功解释道。

  漏洞不止这一个。“手机本身就很容易被黑客入侵。”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阿尼尔·贾恩介绍道,“在手指放上传感器,而指纹尚未加密存入手机这一瞬间,一个简单的恶意软件就能够捕获指纹。”另外,生物信息数据库也不够可靠。谁负责存储信息以及安全?2015年6月,有超过500万美国人的指纹信息在美国一家就业指导中心遭遇黑客袭击时被盗。密码口令被盗还能更改,可指纹却只有一个……

  这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无疑使生物特征密钥的所谓安全性打了几分折扣……研究者提出数个方案来改善现状,但这些方案非常烦琐,违背了生物特征识别旨在方便迅捷的初衷。

  既然生物特征密钥既不安全也不方便,那不就走进死胡同了吗?身份与安全公司工程师樊尚辩护道:“从人类工程学、成本和安全角度来看,它的好处毋庸置疑,只要能将某个物件或密码记忆和生物特征密钥结合起来。对于优化某些行政操作,如识别、定位逃犯、核查避难申请者,其优势仍极为显著。”

  所以,我们在删除可恶的密码前,最好再等上一等。密码作为纯想象的产物,只存在于思维,还不会那么快退出历史舞台。

  2017年10月14日,经常出现在表情包里的猫咪“楼楼”生病去世的消息,成了当天微博的流量担当。这让我想起2015年6月去世的“猫站长”Tama——这只三花猫担任着日本和歌山电铁公司贵志川线贵志站站长,和歌山电铁当时还为它主持了“社葬”,有大约3000人出席了它的告别仪式。

  它不仅让贵志这个无名小站成了观光景点,自己也成了知名人物,人们以它的形象为中心,推出写真集、漫画、DVD、电影、综艺节目,这几乎成为一个IP运营的实际案例。关西大学理论经济学名誉教授宫本胜浩测算,2007年,由Tama上任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大约11.1亿日元(约合7170万元人民币)。如果把此后效仿Tama站长的例子都算上,日本各地猫站长带来的观光经济效益每年大约有40亿日元(约合2.58亿元人民币)。

  宫本胜浩的测算也很有趣——他是日本第一个提出“猫咪经济学”的人。他将猫咪带来的经济效应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饲育一只猫咪直接花费的年均成本:饲料费2.8万日元(约合1648元人民幣),保险与各类医疗费用约4.5万日元(约合2649元人民币),猫砂与各类日用品费用约11.1万日元(约合6533元人民币)。

  另外,以猫咪IP制作的各种书籍、写真集、周边商品的销售额约30亿日元(约合1.77亿元人民币),当然,包括猫咪咖啡由猫咪带来的观光效果也被考量在内。截至2017年2月,据日本猫咪咖啡协会测算,日本有大约300间猫咪咖啡厅。此外,爱媛县青岛、宫城县田代岛、香川县直岛这样的著名“猫岛”也在不断增强对观光客的号召力,在这些岛上,猫咪的数量可能比居民还要多。

  宫本胜浩所说的第二类效应建立在两轮“波及效应”基础上。比如,去看猫站长的游客在当地吃了一顿饭,店铺本身和上游的原料供应者也会因此增加收入。根据两大类效应带来的收益加总,他推算出日本2015年的猫咪经济效益应当超过2.3162兆日元(约合1248亿元人民币)。

  而以同样方法测算,日本环球影城(USJ)一年的经济效果1年大约是5000亿日元,东京迪士尼乐园的1年的经济效益约为1兆日元(约合539亿元人民币)——都比不上猫咪带来的经济效益。

  单纯来看,这个效应在狗的身上也适用。但从趋势看,日本人对宠物狗的热情正在消退。根据日本宠物食品协会测算,从2011年开始,日本的宠物犬数量就在逐年下降,从2011年的1193.6万条降至2016年的987.8万条,但是宠物猫数量一直波动不大,2016年日本大约有984.7万只宠物猫。

  “景气好的时候,人们更喜欢养狗;经济不景气,养猫的人就会增加。”宫本胜浩说,养狗每年的平均支出要比养猫多七八万日元。

  狗需要主人陪伴散步,体力是个重要因素,因此对老年人来说,养猫更容易一些。另外,日本的社会构造也在发生变化,以前主妇们有时间遛狗,但随着最近夫妇同时上班与单身独居两类人群的比重日益增加,在当下的家庭结构中,人们越来越没有时间遛狗散步了。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饲育的小狗也慢慢迎来寿命将尽之时,对主人们来说,这是个悲伤的消息,他们也未必再有当年的体力继续养狗了。

  研究社会学的东京大学准教授赤川学还提出了另一个观点。如果养狗,狗叫引起的邻里争论、散步时可能产生的陌生人人际沟通,需要饲主拥有一定人际交往能力,从现代日本人的视角来看,在这一点上,养猫要轻松许多。

  推理小说《无证之罪》讲的是发生在杭州的一连串谋杀案,当它拍成电视剧时,地点移到了哈尔滨,阴冷的天气似乎和谋杀案的气氛更为贴近。

  犯罪影视选择寒冷的城市这可不是个案,比如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改编的同名电影,以及《白日焰火》,拍摄地点都在寒冷的哈尔滨,或许是导演都觉得这种冷冽肃杀的环境更能表达谋杀案的冷酷和罪恶。同样在美剧《冰血暴》中,一个白雪茫茫的冰冷美国小镇Fargo镇,发生着各种血腥的犯罪和谋杀。

  那是不是寒冷的地方更容易产生谋杀和暴力事件呢?

  真实的情况可能刚好相反。在芝加哥,暴力犯罪尤其是谋杀,在天气变热时达到高峰。“枪击事件在冬天的发生率一路下滑,几乎不到夏天案件数量的一半。”美国的一位数据分析师查理·兰斯福说:“天气看来确实会带来一些影响。要是春天暖和一些的話我们可以想见枪击事件又会攀升。”

  美国经济学家马修·兰森对联邦调查局的犯罪报告数据进行了分析,他汇总了美国近3000个县从1980年到2009年间警方的罪案记录。兰森将这些记录与天气信息联系起来,研究罪案如何随每日最高气温的波动而发生变化。他得出的结论是犯罪和气温显著相关,气温越高,犯罪率也越高,由此他制定了气温模型来预测犯罪率。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员马歇尔·伯克也持同样观点:气候变化和暴力冲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的关系。在考虑了所有因素后,伯克等人发现在温度和冲突的增加之间有着令人信服的证据。在美国,每升温一摄氏度的情况下,伯克预计会有1%的人际冲突的增加,包括像抢劫这类的犯罪。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也得出类似的结果,他们发现犯罪率与高温(还有极端降雨)有关。对于每个标准差带来的是惊人的14%的集团间犯罪率的变化,而个人犯罪率(包括强暴和家庭暴力)增加了4%。

  美国《科学》杂志曾发表一项由普林斯顿大学等联合研究关于暴力冲突与气候的关系问题的成果。这项研究表明:高温导致美国以及其他富裕国家犯罪率上升,就算只有小部分的人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生活和工作,也会导致当地出现更具有侵略性和暴力的行为。

  在大多数谋杀案件中,凶手的作案动机都是来自报复。美国杜克大学富卡商学院的理查德·拉里克及同事做过一项有趣的调查,他们观察自1952年起美国职业棒球联赛的每一场比赛,留心报复性投球行为的发生。每个赛季大概会有19万次击球,其中约有1550次以投手砸到对方击球员而告终。将比赛数据与天气数据相叠加,结果发现:在35℃气温下,击球员因为投手的报复性投球而被打中的概率高达27%,而在13℃时这个概率只有22%。

  拉里克说:“气温能让一种特别的攻击性行为变强,那就是报复。”

  城市是人类活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集中地,目前全世界有35亿人住在城市,据估计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翻番。人类的不断进驻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一步又一步地侵占和改造自然的领地,许多动物因为栖息地被剥夺而面临着生存危机。然而,就如同人类在社会中要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一样,许多动物也在这一波又一波的城市化大潮中改变了自身的生活习性,从而顺利地进驻人类城市,得以继续生存繁衍,甚至生活得更加休闲和惬意。

  吃住不愁的城市生活

  动物能够进驻城市,首先就是因为充足的食物。哪里有人类,哪里就有食物,而在今天物质极度丰富的年代,城市的食物可以说是无穷无尽。对于城市里的动物而言,城市就像一个个巨型的自助餐厅。据研究估计,仅在美国纽约,昆虫每年消耗的食物量相当于6万个热狗。

  在城市街道上,最吸引动物的是垃圾箱,每个城市都有成千上万的老鼠时刻准备着去垃圾箱里享受它们的饕餮之宴。这些鼠类又吸引了许多中型捕食者,如獾、狐狸和鹰,这些捕食者冒着让城市人类攻击的风险去捕食这些成群出没的啮齿类动物。

  大型哺乳动物在野外生存空间被挤占的情形下,捕食非常困难,它们也会进入城市。在孟买和印度,花豹在高楼之间漫游,捕食猫、狗这些家养动物。在美国洛杉矶,美洲狮和山猫因为周围的山地被侵占,会在洛杉矶街头寻找捕食的机会。黑熊在美国许多城市的边缘地带,以大型垃圾箱为目标找寻食物。

  在野外生存非常艰难,相比之下,在城市覓食反而既轻松又安全。黑熊在垃圾堆里觅食比捕猎一头鹿可容易多了。自然界中的花豹为了获得食物,首先要长时间耐心等待捕猎机会,其次捕猎时快速奔跑要耗费很多能量,费时费力却并不一定能捕食成功。更悲惨的是,有时辛苦捕到的猎物被老虎、狮子、鬣狗等竞争者抢走。对于一些中型动物而言,在野外猎食时还要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其他动物的猎物。

  城市除了能提供充足的食物,还能提供舒适的住所。城市里有大量的藏身之处,如建筑物的角落、缝隙和钢筋洞穴里,在花棚里则可以抚育幼崽。多亏人类先进的建筑技术,这些可藏身的处所通常都隔热或保暖,成为动物完美的栖身之地。随着城市逐渐挤占周边自然空间,会有越来越多的动物进入城市寻找庇护所。

  除大街上和无人的建筑空间,每个人的家和办公室也都是动物的避风港。老鼠、昆虫、鸟类、蝙蝠都可以在我们的地板里、天花板上和壁凹处藏身。

  城市动物的城市活法

  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动物与人类为邻,它们自然而然地调整它们的习性以适应城市生活。

  黑熊为了避免人类打扰,调整原本的作息习惯,把搜寻时间从白天改到深夜。

  在英国,最常见的动物是住在公园或人行道树上的灰松鼠,它们自19世纪末期从美洲迁至英国海岸,城市环境和食物又把它们吸引到城市中,它们现在甚至比本地的红松鼠更加普遍。灰松鼠住在高高的树上,对食物的适应性非常强,与野外相比,城市中心的捕食者更少,因此,它们在城市中很容易生存。在野外,灰松鼠有多种交流方法,包括发声法,但一些城市灰松鼠则只用尾巴作为交流工具,似乎灰松鼠为了克服城市的噪声污染,调整了自己的交流方式。

  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动物在城市这种新环境下表现出的适应性转变非常惊人。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对20世纪的城市哺乳动物头骨进行了分析,发现城市动物的脑容量与它们的乡下亲戚相比,有很明显的增长,这很可能意味着城市生活需要更高的认知水平。

  从行为方式来看,城市动物比自然界的同类更加大胆。许多城市动物物种在与人类有接触时,不会害怕或退却;更有趣的是,科学家也发现城市动物的侵略性一般而言比野生动物低,估计它们在城市里不再需要像野外那样凶猛地捕食了吧。

  城市动物中的成功者

  在哺乳动物中,老鼠可以说是人类城市中不容置疑的成功者。

  老鼠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跟随人类生活达数千年,靠东偷西摸生存,被人类的残渣剩饭养活。据估计,地球上平均每个人都养了一只老鼠。这种啮齿动物好滥交,每对老鼠在它们一生中会繁衍出1000个后代。老鼠又是游泳高手,善于记路识路。凭着这些能力,它们在城市下水道建立起了庞大的老鼠帝国,是城市动物中的超级成功者。

  昆虫建立了城市中的另一个动物帝国,城市中的昆虫比郊区多,科学家认为这归因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更加温暖的环境把周边郊区的昆虫吸引了过来,对于纬度较高、较为寒冷的城市而言,这一现象更加突出。城市由于缺乏生活多样性,使得昆虫在城市中较少生存竞争,因此可以大量繁衍。

  也许你会觉得城市里有这么多昆虫是件坏事,其实它们为城市人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可以清理街道上的有机物,如掉落的食物、腐烂的树叶和大路上被轧死的动物。如果没有这些小动物的帮助,城市会更脏。

  鸟类也是城市里的一大移民物种,鸽子、海鸥、山雀都成功地在城市驻扎。

  在欧洲,鸽子是城市的一大特色。它们又名岩鸽,源于欧洲和中东崎岖的崖壁,然而在城市,钢筋水泥建筑代替了岩石。城市里少有它们的天敌,而摩天大楼使它们高高在上,更加远离了地面的天敌如猫、蛇等的捕食。鸽子像食物清扫工,可以啄食任何它找得到的食物,因此,它们常常聚集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今天我们看到的鸽子都是从鸽舍中逃脱出来的鸽子的后代,因为鸽子曾作为食物和通信工具被人类大量圈养。现代除了华人地区会较多地食用鸽子,鸽子对于人类的利用价值已经大大降低了。因此,在欧洲城市,鸽子已成为一种景观。

  丰富的食物、舒适的藏身地、较少的食物竞争和较低的被捕食风险都使城市成为许多动物怡人的新型栖息地。当人类城市侵占自然界的同时,自然界也以它自己的方式向人类社会渗透。也许很多人不愿意这种情况发生,但当人类实施自己的计划时,很多时候都难以预计自然界究竟会如何反馈人类。

随机阅读
拓展阅读
弟弟处了女朋友,拿照片来家炫耀:你们看,我家兔兔漂亮吧? 老爸看了一眼说:丑死了。 弟弟立马不干了回敬道:你老婆黑不溜秋的,你不是还娶了? 老妈在旁边不高兴了。...
04-16
中国流传千古的神话,始终告诉我们一件事情。比如说,牛郎爱上织女,他俩每年就只能见一次。董永爱上七仙女,七仙女就就进了天牢。许仙爱上白素贞,白素贞就被关进了雷峰塔,...
10-12
昨天去面试。考官问我:你有女朋友吗? 我说:有的。 考官又问:她是你的初恋吗? 我很理直气壮地说:是的。 然后,考官悠悠地来了句:对不起我们不能用你,因为你缺乏不断追求新...
05-24
今天去健身房,因为工作原因一直在室内,所以皮肤白白嫩嫩,又因为太瘦,所以一进健身房,就迎来了各种目光这时一个肌肉男迎面走来,嘲笑着对我说道:你好娘。处于礼貌,我默...
09-06
丈夫请来医生为妻子看病, 医生检查后说:你夫人病情较重,要让她安静休息,千万不要跟她讲话。 丈夫立即朝医生两手一摊:那就只好先欠下你的医疗费啦!...
03-26
1、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有好菜的时候大家能散的慢一点。 2、最新歇后语:吃货的嘴巴---无底洞。 2、生病卧床在家,女友买了一大堆好吃的来看我,虽然很感动,但是挺心疼她...
02-04
记者问北极熊,你天天都干啥啊?北极熊说我天天就吃饭饭,睡觉觉,打豆豆。记者问海豹你天天都干啥啊,海豹说我天天就吃饭饭,睡觉觉,打豆豆。这时候记者看见一个憔悴的企鹅...
07-13
为了讨好女友,21岁江苏小伙李某想出了一招,先把女友的戒指偷了卖掉,然后在女友伤心的时候给女友再买一枚戒指,这样既哄得了女友欢心,又没花自己的钱。。。 正当李某为自己...
11-10
【今日精选段子】7/26昨晚成熟貌美的小姨子来我家玩,吃过晚饭老婆突然说公司有事要去。走了一会后我正在厨房洗碗,小姨子穿着性感的睡衣走过来一脸娇羞的说“姐夫,洗澡的热水...
01-27
年轻的律师为他的第一个案子出庭, 他的当事人的24头猪被铁路局的车轧死了。 为了强调损失的巨大, 他激动地说:先生们,想一想吧,24头猪呀!24头!是我们陪审团的两倍呀。...
04-24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
最新专题
热门搜索